读完了才觉得上当。
不过人物的代入感很强,当眼睛扫过那些文字的时候,似乎自动跳转成画面在你眼里、心里活泛起来,就好像翻页动画。随便摘一段描写:她的眉眼间却蕴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见了我一径半低着头,腼腼腆腆,很有一股教人疼怜的怯态……
光是文字的描述就很抓人,可见功力的深厚。
先入为主的感觉被打破也许才更有惊喜的魅力。没有一丝“台湾人”的腔调,也没有张爱玲笔下那种早期民国时代的“半古文风”。如果不考虑作者的成长环境,其实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大陆人也无不可。
书后附录的文章说“《台北人》甚至可以说是部民国史”。阅读的时候不免被代入那段峥嵘的大时代,去怀想那些一个个普通人的去台之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各个阶层:从退休将军到低级舞女,“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书中既有大千世界各色人等的“浮世绘”又有特殊时代下的“灵肉之争”。
岛内的精英或知识分子,总想设法转到海外,试图寻找到一片天地一块“净土”,而真正身在美国的知识分子,却好像活得也不如意,一腔热血无以报国。
每个时代背景下的人对生存的理解不同,但书中的人物由于是从大陆或服从安排或被裹挟着来到台湾这片海岛,家国的情怀隐隐然透出纸背,动荡时代的人特别渴望家国的安宁。
视线收回到现在,不论哪个阶层,恐怕已经不在为衣食和回乡担忧,但也把一些叫做“情怀”的东西渐渐淡忘,幸或者不幸也都是种合理的存在吧。
时间的锋利将过往销蚀的面目模糊,只有书里能触摸到他们曾鲜活的脉搏。那些在台湾生根了的大陆人,也早把他乡做故乡了。现在的时空背景下,不论是台湾岛内的人或者是大陆的人,想必光看着书名,都有各自的不同的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