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这么久,不是因为偷懒也并非无话可说,完全是因为,我被上周的自己吓住了。
当我感受到严重的不适,身心俱疲,头痛欲裂时,工作依然不能停,只好牺牲了其他的一切。
迫使我匆忙作出取舍的是上周六的那个早上。
从早上7点多,我就开始进班上早读。
高二后半期的学生,既焦虑又迷茫,表现形式是,也不睡觉,也不学习,就是发呆。总之,无论上课上早读,效率非常低下。
这种状态,作为老师,大家心里都有数。
但一想到孩子们高三时的辛苦,我们总不自觉地想让学生提前多积累一些。更何况,本学期的词汇量和难度成倍递增。
寒假时思虑再三,我决定转换策略。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宣布,每见到我一次听写十个单词。这样一来,每个模块成百的单词,无形中被分散到每一天,尤其是周四,早读,上课,晚自习,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三十个之多。每模块学习时间大概是一周,坚持下去,基本能跟着进度完成词汇记忆。
迷茫的孩子才不管你其他人怎么规划,自顾自地无所事事着。
因此,上周六早读,当我进教室进行听写,大部分人都懒散地告知我没背单词时,我自然毫不客气的发飙了,每个班都来了一遍。
虽然我知道,在乎的我话的,只是学习的那部分人,我也知道跟他们置气犯不着,我更知道气大伤身,但还是难以抑制的训斥了一整个早读,并且用力过猛,后遗症相当严重。
教师这个职业,依赖的就是一副好嗓子,尤其学会科学的发音,更是锦上添花。
上班几年以来,我大概摸索到一些细微的方式,连续上几节课一般没什么问题,自觉甚是欣慰。
而上周六的早读结束,我已感觉中气不足,显然是批评学生时声音太大,用力过猛。
但余气未消,我又在唯一闲着的第一节课,向同事吐槽学生目前的状态,陆陆续续聊了一节课。
等到第二节课,我自己上完时,竟然已经感到无限的疲惫,再也不想多说一句话。奈何后面还有两节课等着我,还得硬着头皮继续上。
待到中午12点终于结束时,我仿佛被抽干了气力,累瘫在椅子上,一句话都不说,只想呆坐一会儿。
早上7点多到12点多,连续五个小时,由于最开始方式欠妥,我嗓子沙哑,身体疲累。
更离谱的是,话说到一定极限,倒不是嗓子疼,而是肺疼。那种仿佛揪成一团,呼吸一下都累得慌的极致疲惫,真的让人有种走到尽头错觉,是你喝多少水,吃多少营养餐都缓解不过来的。
匆匆吃过午饭,我倒头就睡,下午被安排的讲座也壮着胆儿忽略不去,关了手机铁了心好好补一觉。
当我再次醒来时,竟已下午五点,足足补了四个小时,自己不免都吃了一惊。 肺部的不适缓解了一大半儿,取而代之的却是脑袋的昏昏沉沉。
回顾过去的一周,忙得分身乏术,周六大概仅仅是个综合性的爆发而已,提醒我该关注自己了。
早在带两个班时,除了坚持了几个月的每天听写,我根据网上的社群,组建了强有力的学习小组,每期十天变换不同的主题。
活动刚刚展开,我又被迫接了第三个班。随之而来的时间占用,作业批改,习题检查,单词听写等,一下子一股脑儿全出现在我面前,导致我一刻也不得清闲,连课间十分钟都是检查作文背诵,单词听写和习题等等。
整个人每天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根本没时间消停。这应该就是为什么我周六下午休息了四个小时,起来依然昏昏沉沉的原因吧!
幸好,小雨早已下了起来,我在清清冷冷的街上,慢慢的走呀走,感受着一丝丝凉意,试图借它冲淡满脑子的疲惫和紧张。从未有任何时候体会过,冷,竟也是那么的舒适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