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的美德与见识》
这本书是由英国小说家及评论家阿道司·赫胥黎所写。作者旁征博引了大量的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宗教、文学等作品,内容丰富。他对人类的未来做了剖析,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和心理状态,提出了超人的预见力。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普通人对见识的误解是什么?”
『消费』
提到长见识,不少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旅游、看新奇的东西,或者买最新的产品。
其实,这是对见识最大的误解。
就拿旅游来说,大多数人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跟团游,那么你的一切行程都是由导游把控的。大概率上你赶路的时间,会多过参观风景和名胜的时间。而且,你还得分出一部分时间在购物区逗留。
如果你是自己旅游,大概率是在节假日,那么不管你到哪个旅游景点,你看得最多的是人山人海,而不是风景。
但,这些都还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旅游是一种消费活动,不是学习活动,更不是放松活动。没听说谁旅游之后精神焕发的,基本都只能收获一身疲惫。因为你一直在赶路。
所以,既然是消费活动,那么得到的成长也只能是:哪个地方没看头,哪个地方不好玩,哪个地方费用低,哪个团比较黑,哪个风景值得去。
这些基本是旅游者回来之后,讨论最多的话题。
而这些话题,对产出有用吗?对提升你的能力有用吗?对帮你挣到更多钱有用吗?
完全没用。
『硬币』
硬币是分两面的,见识也一样。
一种见识就像前面说的,旅游、买新奇的产品、看新奇的东西,这些都属于消费主义下的见识。
这类活动你参与越多,你收获的也只是“消费见识”。
另一种见识才是想成长进步的人,该有的见识。它可以称为“挣钱见识”。
比如,参观一些企业的经营模式,学习你所在领域的前沿知识和趋势,或者实践能够提升你个人能力的课程。
凡是这些对你产出有帮助的见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见识。
也就是说,我们要积累那些可以帮自己挣到钱的见识。
所以,为什么有的普通人越来越普通了?
因为他们搞错了见识的真相。
他们不惜借贷也要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他们对于消费带来的虚荣感没有抵抗力,对各种品牌如数家珍,但提到业务,提到如何变现却毫无头绪。
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自然也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辨别』
你想知道一个人的见识如何,并不能用他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美食,买过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来衡量,而是要看他以什么为生,他的事业有多大,他的公司为社会创造了多么大的价值。
想看看自己的见识有多大,你也同样可以看看自己能对什么东西如数家珍。
如果你非常了解娱乐明星的动向,非常清楚各大球星的数据,非常了解游戏里面英雄的技能和属性,那么你积累的只有消费上的见识。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你消费金钱和消费时间换来的。
相反,如果你对自己的行业和岗位非常了解,知道岗位的天花板、行业的上限,清楚各种公司规模的变现情况,掌握不同的变现方式,你才算是掌握了挣钱的见识。
所谓一个人能挣多少钱,能管多少人,能创造多少产品,就是他商业性的全部体现。
钱是结果,他储备了多少挣钱的见识是原因。
消费见识和挣钱见识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那些搞混了的人,就很难搞明白自己为什么明明很努力,但就是挣不到钱。
总结一下,不要觉得见识,就是见多识广。如何能把看到的、听到的,用在产出上才是对一个人见识的最大考验。你想多挣钱,多产出,你积累的见识就不能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