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从今天开始学习《论语》的第八篇《泰伯篇》。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
①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的圣德,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长子泰伯为了让父亲愿望实现,便偕同仲雍出走他国,便季历和姬昌顺利即位,后来姬昌之子统一了天下。
【翻译】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解读】
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为了让才大德高的姬昌有机会治理国家,他多次让出自己应得的王位。这种只为天下苍生计,而不为个人功名富贵的让贤之举,堪称至德。孔子对这种美德非常推崇,在多个场合予以赞美。
孔子对泰伯的赞美,不仅仅着眼于他个人,而是有更广阔的视野。这种美德,对整个社会风气起着引导作用,有利于形成良风美俗。特别是对于天子之家,其意义更是重大。有没有这种美德,意味着这个政权是否会得到民众的拥戴和认同。观察这一点,我们甚至能判断一个王朝的国运如何。礼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别人,同样也是为了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孔子之所以说这种行为是一种至德,也正是因为如此。
这种美德,在现代社会意义尤为重大。在一个企业或组织内部,领导者如果能让位于贤,往往意味着一个组织具有创新、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一个领导者,如果思想跟不上时代,根本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不要说为企业、为人民带来更大的利益,就连守成都有问题。而让位于贤能之人,则能保证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