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次遇到大事件,朋友圈里就会有人发布一首律诗,文绉绉的,藏头古诗,同时,还要加上一句:“惊人!一千年前李白就预言了这事儿!”已经作古一千三百多年的李白一定想不到,后人平添了无数滥竽充数的诗作到他的名下。其实,初读这些“诗仙的预言”的时候,确实会有信以为真的错觉。
这是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的一种错误逻辑思维。正如卡尔·诺顿所著的《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书中所言:“人们很少会质疑这些成功人士。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过快地做出判断,并将这个判断记忆下来。”因为我们只略知李白的几首著名诗句,盛名之下,他的诗作就会被人推崇,而伪李白诗就利用了人们鲜少质疑名人的心理,愚弄那些不假思索就转载的附庸风雅之人。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名为《摔跤吧!爸爸》的电影,对影片中的一处对比印象深刻。女主人公吉塔在入选国家体育学院前,是由她爸爸训练的。每次比赛中,吉塔的爸爸都高喊:“继续攻击!”而入选国家体育学院后,几乎每次比赛时,吉塔的教练都在喊:“注意防守!”这两种对比鲜明的语言造成的暗示是:爸爸认为吉塔完全可以御敌,把对方摔倒致胜,而教练则觉得吉塔技不如人要尽量减少失败。一个是争取成功,一个是避免失败。看上去两者的差别不大,却给人不同的心理印象。吉塔在爸爸的鼓励下保持斗志,从村里摔跤比赛获胜一路到全国的三连冠。而因为教练的影响,吉塔接连两次出征国际赛事,都在首轮被对手淘汰,这给吉塔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第三次国际比赛,吉塔决定听从爸爸的教导,最终为国争光,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摔跤比赛获得冠军的印度人。
在《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一书中有一章节提到这个思考误区——人们常被别人的暗示和评价影响,哪怕这种评价是显然错误的。书中提到这样的一个案例:那些听过“金发女孩头脑差”这个笑话后的金发女性在智力测验中的成绩明显逊于没有读过这个笑话的金发女性。这种心里暗示和思维模式会对人有很明显的自我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就像很多人认为女孩子学不好数理化,所以导致很多女孩没有自信,在理科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还有很多人认为男孩写字不好看,这种思维定势就培养出好多男同学不关心自己字迹的错误习惯。这种错误思维亟须纠正,跳出这种误区的方法就是练习。对抗这种有偏见的陈词滥调,心理上要练习熟视无睹,同时针对每项任务每个事件要做足准备做好练习,达到精通的地步,那些偏见便不攻自破。
大学时候,我听到过一个真人版的笑话。同是东北吉林老乡的路同学和我说起她帮弟弟高考报考的一件趣事。路同学弟弟学理科,因为平时学习成绩很好,所以在报考的时候可以选择的院校很多。路同学问:“你想去哪里读大学?”她弟弟:“必须南方啊!”路同学:“那你有心仪的城市吗?南方的城市和院校很多的。”她弟弟:“大连!”路同学听完噗嗤一声乐了,她继续问:“你是怎么认为大连在南方的?”她弟弟:“电视上旅游广告天天都在播啊,大连那么美的海滨城市,不在南方在哪儿?”虽然是个因缺乏常识而导致的笑话,但也可以看出,越是熟悉的事物,越容易让人产生迷惑。路同学弟弟经常接触到关于南方滨海城市的广告,再看靠近海边的大连,就也把大连私自规划到南方城市的范畴中去了。
其实,归纳法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论证方式,但它听起来明智,实际上却很有问题。以路同学弟弟那个笑话为例:南方城市有很多滨海的,大连是滨海城市,结论:所以大连是南方的。虽然这个玩笑没有多大坏的影响,但若在生活中或者在工作时如此乱归纳,可想而知会给自己造成各式各样的麻烦。卡尔·诺顿在《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中用一个章节详细讲了归纳法的危险,并且给出了避免这一思考陷阱的方法——启发法:通过分析语言,了解说话人的思想构成,将宽泛的或者有偏见的话语拆分提问,改变错误的因果思考方式。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例子来说,如果遇到另一半说:“你怎么总是这样?”不妨运用一下书中的这招启发法,温柔地问对方:“我做错什么了让你不高兴了?”“你不高兴到何种程度?”“我要怎样才能让你开心?”千万别用“我就这样!”来应对,否则战火就会越烧越旺。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遇见或者直接步入很多思考误区,如果能准确识别,然后恰当地处理,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卡尔·诺顿的《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一书就是能帮助我们的一本思维训练工具书。此书从二十一个我们常会见到的思考模式出发,分析了每种思考陷阱产生的后果,并提出应对的解决方法。这些解决思维困境的方法可以称作是教人跳出误区的思考模本,教人理清现象背后的逻辑。学会这些,可以说,那你就成为了一个小小的“聪明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