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都懂,可是谁都很难过好这一生
一页下来,大片鸡汤文,都知道现在人才之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可是社会就是包罗万象的呀,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找找自己还有那些弯道超车的机会,不是么?
大家都有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权利,本科生就像是一个市场,迟早就会趋近与饱和,这份文凭只会掉价,不会升值。时间在不停流动,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亦是尊重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不会因为缺少你这一颗螺丝钉,就停止了运转,但这颗螺丝钉的价值几何,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同样四年本科教育出来,试问企业,单位凭什么会再这么庞大的基数中选中你呢?差异化,这个解释无疑是最好的灵药,只有让自身的价值很难,或者无法被取代的时候,才会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选择越多,越是容易盲目
信息时代对于单体个人来说,除开可以知道更多新闻,资料之外,大多只显弊端,长时间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焦虑无可避免。精明的商人抓住了这一点,把你当韭菜一般收割,而你却全然不知所然,还一度以为学到了好多牛逼的知识,离大牛就只差一个APP的距离。可真相残酷无情,以此发家致富的“知识创作者”不仅赚得盆满钵满,更是让人设塑造得愈加完美,时间一长,厌倦忘记也好,嗤之以鼻也罢,他们不以为然,因为这样的韭菜很快会长出新的一批。并不是将“付费学习”一棒子打死,只是不认可那些无法解决低效的学习方式和滥竽充数的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极不负责任的收割用户的流氓行为。
痛苦的本质就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倘若眼高手低,自持傲物,有机会出现在面前都不去用心抓住,那失去的可就不单是沉没成本,而是输在了另一条起跑线。想想为什么别人,在该买房的时候买了房,该炒股的时候炒了股,该下海的时候去了深圳,该投身互联网大潮的时候去了腾讯阿里巴巴,而如今投资人有的是钱就是缺项目的时候,他们又刚好创了业?
很多驻外的人,无论是外交官,还是援建的建筑工人,都会感慨,一个人漂泊在外,孤苦伶仃,然而多挣的一些钱,还不够房价涨的差额。仿佛我们普通老百姓,或者说自认为不投机倒把,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良民,永远都赶不上好时候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生活,既新鲜刺激,又没有丝毫的风险。就像选股买股,都是高风险,高回报。没有一种工作既能朝九晚五,又能随时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道理都懂,可为何依旧瞻前顾后,渴望改变,却迟迟跨不出那一步呢?技能和勇气,缺一不可。
激荡三十年,试错的前浪或许消失在沙滩,可后浪依旧会勇敢的更替上来,那些早早买房的隔壁老王们,他们不仅仅是赶上了好时候,也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就有了原始积累,他们选择了有风险的投资。那些改革开放后,下海赚到第一桶金的商人们,大都有胆有识,毅然辞去大锅饭的工作,拼身下海。那些赶上互联网大潮的年轻人,他们有着聪明的头脑,编程的技术,而且还敢踏入一个泡沫恒盛的新兴行业。总有人永远都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一个大浪过去,也许打得人仰马翻,但下一个浪花到来的时候,他们又骄傲地站在了浪尖上。我们羡慕他们,嫉妒他们,我们说,他们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这也许是我们最无力的自嘲。因为你发现,那些会游泳,并且足够勇敢的人,他们一直都站在浪尖上。
每个时代都有它将会赋予的使命
残酷的社会压力逼迫我们通过复制所谓的成功道路来获取社会资源,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内在动能才是决定你位置的根本因素。这些东西最终会决定你愿意为什么奋斗,最终会决定你对一份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最终会决定你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是舒服的,最终会决定你人生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复杂,不见得立刻就有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问题需要你以自己和世界的样子互为对照,去不断地追问,又不断地在追问后塑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会发生很多反复,你会不认识自己,也会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世俗的选择永远都会给努力的人以入囗,也永远都会给想离开的人以出囗,只是你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认识自己这件事情,恐怕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越早,你就可以以越小的代价去选择你是应当离开,还是应当留下。
我们选择不断前行,不会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