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学习笔记】
今天是丙申年辛卯月丁未日,二月十八,2016年3月26日星期六。
一,已矣乎,是绝望之词,孔子周游列国,见七十二君,终未得位以推行大道,是有此浩叹。
孔子说:"没有希望了,我从没见过喜好德行如同喜好美色一样的人啊!"
二,这一章,落在一个"好"字上面。
1,钱穆先生讲解说,孔子论学每言好,比如说好德、好仁、好仁、好义都是好。好色也是好。有志于学者,应当静下心来,息了杂念,先辨一辨己心所好。
2,张居正先生讲解说,人固然好德,但是,如好好色一般,才算得上心诚好德。人对于德,毛病在于缺了一个好字,有了向往,又缺了一个诚字,不是外亲而内疏,就是阳慕而阴忌。
回头再温习《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一句是诚字的开端,也是儒家的学习入口,没有打开诚字这道门,则后面的修身进徳、事功文章、豁然开朗都与己无关了。
毋,是禁止之辞,严禁,不要,不可,杜绝的意思。谦字读做慊字,慊字带"忄"旁,凡是带"忄"旁的字与"心"字底的字,都与心相关联,慊是指心中满足。这句经文告诉我们,怎样才叫做诚意正心的诚意呢?是要人于意念发动之时,就真真切切老老实实地禁止了那自己哄骗自己的意思,使它恶恶如恶恶臭一样,是真心恶它,而对于那恶,务要决去。好善呢,则如好好色一般,是真心好它,对于那发出来的善,务要必得,这样做了,才是好善、才是恶恶,本心没有亏欠,自己心上满足,这样子叫做自慊。欺,不是从欺骗别人开始的,而是从自欺发端的,慊叫做自慊,自己心里有数,跟外面表现出来的是两回事,这自欺和自慊,是意之实与不实,外人不知而我心里独知之处,这里是一个分水岭,善恶由此处分出来,不可不谨。看到是自欺,马上禁绝,看到是自慊,便加培植,不做一丝一毫的苟且,更不去等到它表现于外,发表于声色行为,那就来不及了,多半已经自欺了,已经错了。
诚与不诚,只有自己知道,外人不及知。如果自己也说不知自己诚不诚,这是更下一层,抓紧静坐做功夫,好好反省。这是一道"除此别无他途"的华山一条道。不由此入门,更求做人之法,那是缘木求鱼。
好字,就是志有定向的去处。好恶之心,即是那善恶之心的疆界啊,在这疆界上一站,骑墙不得,苟且无益,想两头都占,那是自欺。到底还是要拿出态度来。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