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学《艾滋病小斗士》,由于课文比较长,分段的话孩子们可能有很大困难,于是我采用另一种办法来训练孩子们的概括能力。我将课文的分段情况直接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写写每段的段意。
果然,在归纳第一段段意的时候便出现了几种情况。一种是:恩科西去世了。这显然不够全面。另一种是:2001年6月1日,恩科西去世了,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是简单的抓住了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不够精炼。还有一种是王欣怡同学归纳的:恩科西去世了,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样的概括,显然能够感受到这个孩子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力。果然在后面的概括中,这个孩子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我庆幸我采用了这样的一种办法,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也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实践,懂得如何把握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接着开始第二段的概括,这个就明显感觉比第一段好多了,有的孩子说是,写恩科西的经历,有的孩子说是写恩科西的命运,还有的说是写恩科西的遭遇。接着让孩子们再读课文,比较看看那种答案更合适,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思考,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知识。
接下来的三、四段的概括就顺利多了。
虽然,这节课没有过多的分析,但是我感觉整堂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孩子在进行着真正的学习。其实,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心中有课标,有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有利于孩子们发展和提高的就是有实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