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是一个情商高手,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前一秒还哭的梨花带雨,下一秒就因为你的一个小动作、小眼神,破涕为笑。前一秒还在和小伙伴你争我抢,下一秒,就和小伙伴共享玩具,玩的很嗨!其实,我们更多的关注了孩子情绪本身,而没有关注到孩子背后情绪的需求。
蒙特梭利曾说“不是我们成就了孩子,而是孩子成就了我们。”
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准――情绪标准
当一个人平时基本处于平和的状态,面带微笑,可以判断她心理是健康的!如果天天愁眉苦脸,情绪不好,容易生气,暴怒。那么我们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情绪了!
当我们的孩子跟我们在一起,开心的时间大于伤心的时间,有时即使生病,他身体上没有力气,但情绪会依然很平稳,这就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孩子。如果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经常不开心,那么我们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情绪了,是否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孩子的情绪具有阶段性。比如,汶川大地震后,很多孩子依然在操场上玩的很开心。而当后来意识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世之后,才放声大哭。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瞬间表达某个情绪。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你训斥孩子的时候他反而很高兴,这是因为他觉得你训斥他的时候在关注他,所以7岁之前,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注”,但注意绝不是“无条件的满足”。
1.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也认识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不要过多的去关注情绪的表现。孩子在哭,孩子再闹,结果把你吵吵的你心烦。
在多美麻麻成长群看到过这么一个例子,孩子妈和闺蜜约好下午带孩子一起出去玩,本来孩子中午都会休息一会,结果今天也是奇怪,一直不睡觉,而妈妈又拼命的想把她哄睡,孩子又是想睡睡不着的感觉。其实,后来认识到,妈妈不稳定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睡眠规律。如果妈妈还跟往常一样,心态平稳,相信孩子也不会这么焦虑了。
延迟满足:当孩子有要求时,我们可以隔一阵子再满足。我们无条件关注,但不是无条件满足。这样孩子会慢慢看见自己的情绪。
2.自我约束
孩子自己转移、调整自己的情绪。
有个实验,老师说“你最喜欢的玩具小车被邻居拿走了。”孩子们有什么反应呢?有些宝宝一下就哭了,但更多宝宝会问“他什么时候还给我?”“他还给我吗?”“他有给我交换玩具吗?”等等。这种,其实孩子自己已经在转移不好的情绪了。这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力。
家长也要及时帮孩子疏通和引导。这样,不至于有事情时,一下子火山喷发,她会自己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来转移自己不好的情绪。
3.自我激励
这个是拿孩子喜欢的事情,去激励。他喜欢,往往她的坚持力会更久,她的成功率会更感。有助于孩子目标感的产生。如果本身他就不喜欢这个事情,目标感就无从谈起了。
4.同理心
这是相信更多爸爸妈妈都知道,就是去理解别人的感受。有同理心,我们理解别人的情绪,但是我们不会受别人情绪的影响,可以更理性的去看待这个问题。所以,同理心很重要,当看到孩子不开心时,不只是语言,我们可以用一个拥抱,一个抚摸,这些肢体动作去跟孩子共情。
1.怀孕期间
母亲快乐,孩子也会更加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让自己快乐是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位母亲在怀孕期间老公出轨了,结果她的女儿眼神里也总是带着悲伤。除此之外,快乐的孕妈妈孩子的身体素质一般也会更好。
2.0-1岁,萌芽期。
这段时间,孩子观察周围人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环境。尽可能让她看见周围人的快乐。
而这段时间,妈妈们又很容易产后抑郁,所以妈妈们要积极的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及时的做出调整,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
3.1-2岁,发展期
让孩子认识情绪,当孩子伤心时,你可以问她“宝贝,你很难过吗?”而且大人一定要带有难过的表情。当他开心时,可以问“宝贝,你很高兴吗?”当孩子愤怒、生气时,等等,爸爸妈妈要帮助他理解情绪。
4.2-3岁高速发展期
当他经历了1-2岁的发展期,慢慢的他也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知道什么是高兴,什么是愤怒。也会产生共情。会理解妈妈生气是什么感受。尽管有时候可能看到弟弟“很讨厌”,但他还是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知道,如果我不控制,妈妈会伤心、会难过。
我们要教会孩子具体的表达爱,而不是每天说“我爱你”,跟弟弟分享一个心爱的玩具,是爱。跟弟弟分享一本有趣的书,是爱。一个拥抱,是爱。等等。
5.3-6岁基本定型期
3-6岁,这个孩子的情绪性格已经基本定型了,很难再有大的改变。
6.6-12岁,体验拓展期
这个阶段,他会经历更多的情绪,比如自尊,自信,耻辱感,自豪感,爱等等更高级的情绪。不管是好的情绪或不好的情绪,我们都尽量让孩子去体验,也许一开始他会不知所措,不晓得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慢慢地会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以后会更好的控制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也可以趁机为孩子建立规则。
比如,一个小男孩回家,他爸爸发现背上貌似受伤了,小男孩说“不小心摔倒了”,但后来另外一个小朋友找到家里,这个小朋友受伤更严重,原来是跟小朋友打架受的伤。于是,爸爸跟儿子说“有事情不能撒谎,无论你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都要如实告诉爸爸,我们一起想办法处理,但如果撒谎,爸爸不会原谅你”。这就是在跟孩子建立规则的过程。
7.12-18岁,情绪会转变成动作
通常我们所说的青春期,这个阶段,一般男孩比女孩更明显。如果我们之前教会他表达情绪,控制情绪,正确的处理这个情绪,那青春期我们就会轻松很多。
但即使孩子做了我们不能理解,或是绝对不能做的事,我们也不要立刻发火或非常焦虑,而是巧妙的化解危机,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看书,做一个智慧妈妈。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有情绪时,要知道,我们不是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接纳自己的情绪。
1.隔离法:
当自己忍不住要对孩子发火时,先对自己说“stop,stop,sto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把孩子给老公,把自己隔离起来,调整一下情绪。
2.禁声法:
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有时候和大人的想法不同,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听他讲述时,也许我们就可以理解孩子的做法了。
3.互相监督
举个例子:
罗老师“你最不喜欢妈妈什么?”
孩子答“我不喜欢妈妈说我的时候特别严厉,我会害怕。”
罗老师说“好,那下次我说你,你害怕的时候就做个动作,给个眼神,让妈妈知道,给妈妈一个提醒。”
孩子答“好,那以后妈妈再严厉的时候,我就拍一下妈妈。”
其实,孩子的情商很高,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情商。
4.共情法
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要说什么“在哭就不理你了”“再闹妈妈不要你了”,我们也做不到,也没必要说这些做不到的话,共情后,可以跟孩子建立规则。可以用5中肢体语言的方法,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亲吻。
6.道歉
当我们做错事时,可以跟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妈妈做错了,妈妈不该这样”等等。
上面是罗老师从众多图书中静心挑选,为大家推荐的情绪绘本。通过看绘本,孩子可以更好的理解情绪,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这些都是非常棒的绘本,5是一些敏感话题,包括单亲家庭,死亡的话题,性,这些我们应该如何跟孩子介绍。
妈妈们可以自行网购,有兴趣的妈妈也可以加入我们v店购买,个人觉得单独买书不太划算,没有太多优势,大家可以得到低价书的同时,也可以听大咖老师们讲课,和更多优秀妈妈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