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友人大鹿从美国蜜月回来,带着一脸疲惫而又兴奋的向我们诉说着纽约的繁华、夏威夷的惬意、卡梅尔小镇的梦幻。我看着她神采奕奕的表情,思绪又回到了一年前,那时候她还单身。我和她有一个共同的好友,叫小静,我们三个常常会在“叽叽喳喳美少女群”里肆意吐槽、大笑、交流。那时候大鹿说的最多的便是要找个男朋友。或许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年龄的限制,亦或是对儿孙绕膝的美好情愫,她似乎有很严重的婚姻焦虑症,所焦虑的便是再不结婚便惨了的念头,好在相了无数次亲后找到了她自认为还算合适的人。结婚那天,我问她,你为何最终确定下是他了。“相亲大多数人都是奔着结婚去的,看经济条件尚可,也算能聊得上话就定了,毕竟我也是大龄剩女了啊,再晚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不说,也许还得成为高龄产妇。”
小静是我们三个人中间最早结婚的,亦或者说是感情最稳定的。在我谈恋爱的时候,她与自己的高中同学相恋了,在我分手的时候,他们俩领证了,在我从失恋的情绪中恢复过来后,听闻了她生孩子的喜讯。我常常觉得她的生活她的感情像一杯清水,没有太多的要求,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没有太多的干柴烈火,如果能遇见所爱,如果这恰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好。
我不喜欢大龄剩女剩男这个词语,甚至对社会给我们定义的伦理准则所不解。晚结婚是对一个人魅力的否定;不结婚是对一个人三观的否定;每个年龄该做什么事,该成为什么人似乎已经被划定,18岁该好好学习,考上大学;22岁该找好工作,攒钱买房;25岁该找个对象,结婚生子,从此柴米油盐,稳定生活。可是,这种被划定了的人生,真的有趣吗。
我从来都觉得,一个人该做或不该做某一件事从来都不是根据年龄来确定的,尤其是婚姻,所该遵从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界。金钱、权力、年龄、压力等都不该成为你被迫接受婚姻的原因,都不应该强迫自己去适应一个不适合的圆。然而事实却是,一旦我们坚持自己的内心,一旦我们超出外部世界所界定的各种“规矩”,我们便被画上“另类”、“不合群”、“奇葩”的标签。于我们就是在本真与世俗的矛盾之间不断抵抗、不断怀疑、不断放弃。
我的工作是在体制内,安稳的工作和生活让很多人都开始闲来关注他人的人生,不止一次,我听到他们在苦口婆心的劝说身边未结婚的姑娘该结婚了,未生孩的该生孩子了……我看着他们满是忧愁的脸,皱纹跃然于他们的眼角,那双被岁月侵蚀了的双手,好像要抓住每一个人回到他们所认为的生活的正轨。在我们单位有一个g姐,是这些人眼中的异类,她三十多岁,干起事来雷厉风行,但一直没有谈对象,每到这时,这些人总以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她,似同情也似嘲笑,但g姐却并不在乎,她可以像个女强人一样把工作中的每件事都尽量做到最好,也可以像个未成年的少女一样穿着黑色的紧身背心和牛仔裤去嗨翻演唱会。有一次我和她聊天,我问她真的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么,她笑着说,前不久刚交往一个,若以她的年龄来看,就该是奔着结婚去的,但几个月后她提出了分手,因为没担当的男的不能要。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这是她个人的事,她也并非排斥恋爱结婚亦或是要当丁克,她只是不想因为年龄而恋爱,因为非议而结婚。我看着她那张因自信而发光的脸,她那样的坚持着自己内心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她的人生是一个大写的有趣。
在我27岁那年,我选择和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分手,我的母亲得知消息后以一种极不可以思议的语气质问我原因,“因为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差别太大了,我无法和一个差异化太明显的人相处一生。”我一边看着书籍一边说道。于是,我的母亲便以自己的婚姻为例开始向我传输婚姻凑合观,并同时把我定义为不正常派。我无法和她解释,于是我只能沉默,只是在过我想过的生活,遇见自己想遇见的人。坚持本真是件很困难的事,他需要的不仅是有独自面对非议的勇气,还需要坚信自我选择的执着。也许有一天发现周围的人都结婚生子,全家出行;也许有一天周围人聊孩子聊家庭时我都插不进话;但是当我们不再按照既定的路在走,当我们坚持自己的内心选择,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有无限的可能,我们的眼见、我们的谈资不再只是结婚生子、不是柴米油盐,而是跌宕、幻想、奇迹和爱。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年长一岁后又会变成什么样的自己,这才是最有趣的生活方式,不是吗。我并非反对18岁该好好学习,考上大学;22岁该找好工作,攒钱买房;25岁该找个对象,结婚生子,从此柴米油盐,稳定生活的观念,但我们不应该也不必要把这个他人的信条当作人生旅途中的枷锁,去禁锢自己内心的发声,闲下来的时候,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真实想法,抛去那些你确定不想要的,审视剩下的,再做出抉择。人生何来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哪有那么多的应当所以,愿我们不被外界左右,愿我们做回自己。
nariica
201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