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之内和不同的人,沟通不同的事。我会感觉,和有的人同频共振,沟通顺畅;和有的人沟通却似触礁,不是暗流涌动,就是波涛汹涌。
这一天发生了2次不通畅的对话,从宏观来看是我的责任,因为我还没有一股温和的力量去化解对话里的冲突。这股力量应该包括爱、对话的技术、艺术、良好的自我觉察、对彼此的感知、对话时机的选择。
就事论事,客观逻辑的分析,我并不会归责于我,而在于彼此的聆听模式。
举第一个例子,我在微信向一个朋友发出合作的邀请,对方在微信时回复近期很忙且有需要其他重要的事情。后来朋友有说,其实她是本能的抗拒,因为她认为我在“试图利用她的人脉资源”。平心而论,我没有这样功利,我想做的就是和对方做一些探索,结果如何并不控制。这里的问题是,我没有听到她关于“利用资源”的恐惧,而她从我的的许多句子中,听到的重要的一点是“我想利用她的资源‘,而也许未见我更多真诚的创意和合作欲望。从时间的长河里,如果我听到她的恐惧,那么这次对话,也许不会在微信发生,也许是另外一个彼此信任之际的水到渠成,自然生成。
再举一个例子,我询问一个产品的负责人,如何购买产品。产品负责人请我联系客服。而之前我已经加过客服的微信并发了咨询信息。我告知产品负责人,对方暂无回复。产品负责人突然说:“客服又不是24小时候着手机回你信息”。我并无任何抱怨,只是反馈给对方说客户没有回复。对方当时因为也在其他事件带给的情绪里,所以也非常愤青的解读“我在抱怨”(这些解读,是事后产品负责人在沉静下来后,又和我坦诚说的)。
听到抱怨这件事,我推测也是因为产品负责人”内在觉得自己就是被抱怨的对象“,所以从我的一个简单的陈述当中听到更丰富的剧情。
所以,沟通里,最重要的是学会首先听自己,听自己内在有哪些既定的模式,然后带着一种觉察去沟通,才可能不会误听、听出更多没有的意思,避免一些语言的暴力。
而我,更应该学会聆听整个情景,聆听自己和对方的恐惧,用更有力量的觉知去创造良性的沟通。即便对方带着模式来听,我也应该学习会化混沌为平和喜悦。每一次对话,都蕴含者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