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亲情,爱情,友情及同性的小说,小说以“莉迪亚的死”为时间分割线,一章回忆一章现实。整本书的环境描写都格外阴森寒冷,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丝悲凉,像是一个低沉的男音在向你讲述着某个故事。没有推理,没有谋杀,没有惊心动魄的谜团,但它就是有种魔力吸引你读下去,最后残忍的告诉你,有时候“家”也是会杀人的。
我妈曾说,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玛丽琳的母亲希望她在哈佛找一个“优秀的哈佛男人”,于是她找到了,詹姆斯--哈佛毕业的终身教授,但是是美籍华人,就是这点她母亲接受不了,她觉得玛丽琳应该找一个像她的男人,而不是这个黑色头发,棕色瞳孔的中国人。
在玛丽琳的婚礼上,她母亲只是对她反复不停的说着“你这样不对”,母亲对詹姆斯的各种数落彻底激怒了玛丽琳,她坚信詹姆斯跟别的男人不一样,他们会幸福的,于是她毅然决然的跟母亲断绝了二十多年的母女关系,直到八年后传来母亲的死讯。
玛丽琳独自一人驱车来到母亲家,待在母亲的房间里,她回想起母亲为她设计好的人生轨迹:丈夫、孩子、房子。如今她实现了,她现在仅有的工作也就是管理这三样东西。母亲越是希望她活的跟别人一样,她越是追求与众不同,这最后也成了她跟詹姆斯之间最明显的矛盾。
她带着母亲唯一一件值得留念的东西--一本烹饪书离开了母亲的家。这不仅是一本烹饪书,书上的笔记记载着母亲的生活观念:饼干罐里一定要有饼干!这段写着,难道除此之外,还有更能表现家庭友好气氛的东西吗?一位好妻子,应该掌握蛋的六种基本烹饪方式。似乎这些字迹都是母亲想要传达给她的信息,母亲希望玛丽琳按照她的意愿活着。
然而母亲怀着家庭美好的意向到最后,没了丈夫,也没了女儿。你曾经爱得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一无所有。每天晚上独自一人时,玛丽琳就读那本烹饪书,回想母亲渺小、孤独的一生。每想到这,玛丽琳就提醒自己:你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你的生活不应该如此。
玛丽琳开始在梦想的漩涡里挣扎,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破碎了她当医生的梦想,这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但玛丽琳似乎还没有向上帝屈服,于是莉迪亚成为了承载她全部梦想的容器,她希望莉迪亚按照她的意愿活着,最终玛丽琳还是成了跟她母亲一样的人。
一个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单纯的爱,也可能是出于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当没有爱也没有期望的时候,就只剩下冷漠了。
莉迪亚是被家庭“宠爱”着的孩子,但围绕她的不是蛋糕,项链,男生和派对,而是一本本厚重的教科书。在父母眼里,莉迪亚是个安静乖巧,很受欢迎并且成绩优异的孩子,然而这些都是莉迪亚为了迎合父母而做出的表象。她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她一直活在父母的意愿里。
詹姆斯在莉迪亚过生日那时,送给她一本有关社交技巧的书,他希望莉迪亚能交到很多朋友,成为跟别人一样的人。因为詹姆斯是华侨,从小受到了太多的异样眼光。他每天都感受着——先是短暂的镇定,然后肋骨仿佛被人戳了一下,提醒你与环境的格格不入。这种身为异类的感受正是玛丽琳所不能体会到的,所以他能理解莉迪亚,来自混血家庭背景的孩子,通常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玛丽琳深受母亲的影响,她拒绝做饭,害怕自己会变成母亲那样,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了莉迪亚,她以为莉迪亚是热爱生物化学的,也热爱着她送的圣诞礼物-《基础生理学》。直到莉迪亚死后,她来到女儿房间,她猛地扯过莉迪亚听诊器上的听筒,把曾经作为奖品的绶带绞成碎片,把书架上的书一本本地推倒。她推翻了所有压在女儿身上厚重的书籍,最终发现莉迪亚一直爱着的根本不是科学,而是她的家庭。
因为她的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她父亲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家中唯一理解他的哥哥内斯在得到自由的时候,莉迪亚即愤怒又嫉妒。在外人看来,莉迪亚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甚至内斯和安娜也会嫉妒莉迪亚,但这种爱太沉重了,她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
于是这些母亲赠送的科学书籍,不及格的成绩单,没通过的驾照考试,父亲出轨的事实,哥哥被哈佛录取的消息,所有来自家庭的压力逐渐形成一条坚硬粗犷的枷锁,紧紧的勒住莉迪亚的脖子,随着她坠入了冰冷的湖底。
这到底是由于我们的自私还是父母的自私,负担在我们肩上的是浓浓的爱意,还是爱意之外深深的期待,期待就意味着束缚,我们都渴望着挣脱束缚。
“但因为深爱着你,所以我承担下了你所有的期待,甘愿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