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第一天,回老家了。
回老家这件事于我,在六七年前母亲故去之后,就不再是惬意的事,三年前大嫂意外离世,更是让我不愿不敢回去。睹物思人,睹人更思人,伤心难免,要不是老父坚守每周回老家,我估计回去得更少。老家风俗闺女清明不扫墓,没有儿子的人家才由闺女扫墓。因此我总是提前回去,回去也只是看看老父,看一眼变了模样的老家。
我是家里的老闺女,从小有哥哥姐姐们干活,我什么都不用做,整天小尾巴一样跟在妈妈屁股后头。记得十来岁时母亲替我发愁:你一个女孩儿家,做饭做衣服啥都不会,整天就知道看书,长大可咋办呢?看书能当饭吃?工作了,母亲感慨世道真是变了,读书还真能当饭吃,原来女孩儿家也能在政府里做事。母亲在我这里住过一段,很满足,逢人便说,还真享住老闺女的福了!可惜我福薄,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是那么短暂,除了儿时,长大后一直离家在外,和母亲朝夕相处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在我有能力为母亲做点什么的时候,发现世间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母亲查出了食道癌。做了手术,然而半年后仍是复发,母亲临去前替我可惜:妞啊,让你的钱白花了呀!你说你花了钱,要是我能多活个三五年,也算值了。我泪如雨下,语不成声:能叫娘多活一天我都愿意啊!世事无常,人力难为,才是最痛心的事。失去才知什么叫永远,再也唤不回母亲的笑容。每年的重阳节别人向父母表孝心,我只能看望老父,回忆娘亲。这一天,于我是伤心日。
母亲走后再回娘家,一般就是大嫂招呼我了。父亲跟着三哥去了镇上,大哥大嫂的家就成了我的落脚点,每次回去大嫂都会学着母亲在世时的样子,为我做手擀面,烙饼,做大锅菜等等。这份亲情,不是一般姑嫂可比。大嫂来我家时我还小,才四五岁的样子吧,大嫂新媳妇害羞,走哪都愿意带着我,好像带个小跟班壮胆。我人生第一张照片就是大嫂带我去照相馆照的,头上一个小揪揪,双手抱个花瓶,眼睛呆呆的看着前方。犹记得大嫂含羞带笑替我整理衣服,让我看镜头,仿佛还在昨天。大嫂很能干,家里地里的活计,她都是顶梁柱。她有了孩子,买衣服吃食都是一样两份,待我真是长嫂如母。后来能干的大嫂鼓励大哥两人做些小买卖,家里的日子日益红火。我的侄子侄女长大了,大嫂在日子最舒心、她马上就要当奶奶的时候,突然意外离世。我一下子觉得老家空了,一颗心没着没落的。后来大哥又找了新大嫂,新大嫂人也不错,但我不愿去他家,不愿看见新大嫂。因为那会引发我决堤的泪海。
街口的石凳上,晒太阳的老太太由三五个逐渐变成了一两个,每次回老家,执着大娘的手,都忍不住泪湿。如今,和大嫂同龄的嫂子们,带着孙辈在街里玩耍,我看见忍不住也是泪湿。尽管城镇化的步伐已改变老家那么多,仍是有熟悉的人和物,提醒着世事变迁。听说老家很快就要拆了,全部住上城里一样的高楼。沧海桑田,我们经历着时代的巨变。五味杂陈的内心,在故乡的田野上飘荡,找不到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