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通过表达意见或者建议,来使他人改变。表达自己的不满是一种典型的情况,夫妻沟通,教育儿女,指导需要改进的下属,开导朋友,莫不如是。
而当我们在抱怨或者提意见时,往往会 进入到动物原始的“爬行脑”状态。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情绪失控。甚至指责、揣测动机、夸大严重性等。这些表达方式往往很难达到目的,甚至引起反作用。因为人在受到指责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我没错,你猜错了,你们全家都错了……”
所以,也有人因为害怕惹怒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管理技能开发》中提到一个非常清晰可操作办法,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避免那些常犯的错误。
这个办法就是如下模型:
我有一个问题,当你做X时,导致了结果Y,而我的感觉是Z。”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要点是:
第一,描述给你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 x).这有助于你在急于给出反馈时,避免给出评价性的或者范范回答的倾向。
第二,列出这些行为详细的,可见的后果(y).
简单明白滴告诉对方,其行为给你带来的问题。通常是使他们发生改变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问题的感受(z)。
重要的是不仅要是对方了解哪些行为妨碍了你,而且要解释它如何通过带给你挫折】愤怒等感受来影响你。
比如我母亲至来我家都忍不住给我收拾衣柜,按照她觉得对的方式收纳,但影响了我的使用个习惯。以前一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忍不住很恼火,严令禁止母亲收拾我的东西,弄得彼此都很难堪。
运用这个模型,当看到母亲要收拾我的东西时,我做了如下尝试:1,陈述事实:妈,我柜子里的东西有自己的收纳习惯和使用逻辑,你按照你的方式可能看上去很整洁,工作量很大,但是不符合我的习惯
2,客观后果:这样我就找不到我的东西,而且还会放乱,而且你也会很累。
3,描述感受:我会很烦躁,而且很心疼。
母亲先是一怔,只是叹气说了声“好吧,也是为你好。”终究没再动。
书中还给出几个例子:
我必须告诉你,当你在别人面前那我的坏记性开玩笑(行为),我是多么难堪(感受),我气坏了,恨不得把你的缺点也都说出来进行报复。(结果)
你说六点钟到,却七点钟才来(行为),晚饭泡汤了,我们看演出也迟到了(后果),我感觉受到了伤害,觉得你不在乎我(感受)。
总结下,当我们觉得受到了伤害,感受到失望、气愤等感受时,可以用一下三步:
1,接纳自己的情绪,认清客观事实。不偏激,也不压制。
2,运用“表达感受模型”,说出感受:因为你做了X(行为),导致Y(后果),所以我的感受时(Z).
3,不强迫发生改变。
尝试一下,欢迎留言手说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