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1.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2.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3.需要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 “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 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 为了改善生活,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
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言语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