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武侠电影,主人公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他们往往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多方求医,药石无果后送去习武,希望有所助益。如果您家里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您会让孩子放轻学业,健康为重吗?我家里一位亲戚,从小生病,家里人对其学习从不上心,只要健康就好,长大后的工作不够挣钱,事业发展也不及其他兄弟姐妹。我曾和一位朋友闲聊此事,朋友不以为然,说,纵然身体不好,也不能看轻学业。
最近在上海,认识了一群在生命悬崖边行走的朋友,还能走多久?多远?会不会掉下去?没人敢回答。看着他们,我实在不敢苟同朋友的说法,或许,也是大部分父母的看法。我想起明代文学家屠隆在《遵生八笺》序中所言:人生实难......未必知宝。
什么是宝?
夫藏宝于箧者,挥之则易空,吝啬则难尽,此人所共知也。人禀有限之气神,受无穷之薄蚀,精耗于嗜欲,身疲于过劳,心烦于营求,智昏于思虑。
生命至宝,健康至宝,我们的身、心、智、精、气、神,皆为人生至宝。有人纵情娱乐、追求快感;有人渴望成功、追求不朽;有人殚精竭虑、追求利他;然声色犬马、功名利禄、用情至深,所耗费的,都是至宝。
你我皆非圣贤,无法去世离俗,功名利禄,该求还得求。然而,我们都不能忘记的,是对生命至宝的敬畏、珍惜和保护,也就是说,我们要尊生。
前几天遇到一对老夫妻。妻子病重,丈夫感叹:“唉,她真是年轻时苦伤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认为人的一切都有限的,消耗过度,难免伤损。我们这代人,少了这种观念,也从未将这种观念放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去。我们的教育,始终追求的是成绩、成功与成就。生命宝贵,健康重要,人人认可,毋庸置疑。在面对具体情形时,却并非如此。
晚上十点,面对如山如海的作业,少有父母让孩子放弃作业,早点睡觉。成绩公布,多数父母抱怨孩子不够刻苦,玩的时间太多,学的时间太少。受疫情影响,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政策逐步放开和改变后,许多家长希望尽快恢复线下教学,既希望好成绩又希望孩子不感染,鲜有家长提出成绩放一放,先关注健康。
以上种种,加之自己做了一些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我不免回顾起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学时,父母单位的医务室就在学校旁边。因为我自小多病,来的次数多,医生护士都认识我。感觉不舒服了,我就自己去医务室打针,不用等待父母,不用繁杂的手续,他们会给我看病、开药、打针。许多次,我已躺在病床上输液,爸爸妈妈才匆匆赶到。而我自己,并未把这种经历看作痛苦,生病嘛,打个吊瓶就好啦。一二年级,矮小体弱的我,就是班里的小透明。不知怎的,到了四五年级,我成了班里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并在学校活动中崭露头角。
上了初中,一个要好的同学负责班里的考勤,她从不记录我上课迟到。我说,这样不好吧。她笑,反正你每学期都有病假,也当不了全勤生,记不记的有什么关系?好吧,不就是要用上课时间去吊吊瓶嘛。
后来,我不怎么生病了,虽不能全勤,却也没请几次病假。小时的病痛早已被我忘记,学业是更重要的事。离开学校后,和所有人一样,希望有个好工作,有自己的建树与成就,在前行的道路上,或改变方向,或因故暂停,或一往直前。相信你和我一样,如此长大。我们这代人跟随着历史大潮,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以为,这都是因为我们努力学习的结果,然后把我们的经验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
有的孩子被学业压的喘不过气,父母忙着寻找提分名师;有的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首先担心的是影响学习;有的孩子生病休学在家,父母着急孩子到底何时去上学?父母们相信吃不了学习的苦,就注定要吃生活的苦;相信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您也许会说,难道要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当然不是。
现代社会网络传播速度激增,我们听多了各大学校毕业典礼的名人寄语、校长致辞,看多了大学教授、社会精英的教育感悟,我们担忧孩子的未来。可是,名人寄语、校长致辞、教育感悟,其时间维度大多只到大学或中年。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拉到生命的悬崖边,这些寄语、致辞和感悟是否还一样?清代诗人孙髯翁曾叹:昔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今滚滚英雄何在?
现在以及未来,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会成为普通人,会体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会有所得,也会有所失。我们要在教育中狠狠地补上尊生一课,我们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捡回来,向圣贤学习尊生,并把它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最牢固的强体之本。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至宝,我们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感受至宝之贵,非失去不能体会之滋味。
如何补?最简单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但愿,在海量作业与充足睡眠冲突时,我们能选择充足睡眠;在休息与硬扛冲突时,我们能选择休息;在好成绩与好身体冲突时,我们能选择好身体。总之,我们要谨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任何得到都要付出代价。我们要权衡,所付的代价是否值得。最后,让我们再记一记屠隆的话:
至人知滔滛之荡精,故绝嗜寡欲以处清静;知沉思之耗气,故戒思少虑以宅恬愉;知疲劳之损形,故节慎起居以宁四大;知贪求之败德,故抑远外物以甘萧寥。畏侵耗如利刃,避伤损如寇仇,护元和如婴儿,宝灵明如拱璧,防漏败如航海,严出入如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