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庆节,和先生回他老家,陪姥姥姥爷过中秋。那晚,一家人很是热闹,姥爷也很高兴,喝起了酒,听我们聊起各自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也会说说他的想法和感慨。说着说着,姥爷对我说:“我知道你也很上进,八月份你们来的时候,我看见你刚吃完饭就去那屋听课学习,周末也在努力,这种劲头特别好。”姥爷只是在聊起年轻人要拼搏时顺口提到这么一句,却让我内心特别暖,也一下子激励了我。
姥爷说的事是在八月份,那时我报了一个网课,晚上7点半开课。正好那天回老家,我就在吃饭前给大家说了下,一会儿要用手机听课。刚吃完饭,他们继续聊天,我就去另个房间听课了。
没想到,我的这么小小的一个举动,被姥爷看见,而且在快两个月之后,姥爷仍然记在心里。我因此知道他话虽不多,但却在意着每个孩子。在我心里,对姥爷的尊敬也因此又多了一分。
2、
有次我在校园里走着,一个已经上初三的学生跟我打招呼:“张老师好”,我立马叫了她的名字,并和她打招呼。这个孩子顿时眼睛瞪得老大,特别高兴地说:“老师,我上初一的时候上过你的课,你竟然现在还能记得我的名字!” 她跑过来一下抱住我,特别亲昵地跟我聊了会儿现在的生活。那一瞬间,我又一次感觉到,被看见,被记住,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深刻的滋养。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反而刚开始上课时,最让我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记住学生的名字。全校三千多个学生,我教过接近一半。而我发现,我记名字的能力真差劲啊。前几年,每次想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我都会说:“这位同学回答一下”,“最后面那排最靠窗的那位同学,说一下你的想法”,“课代表来说说你的观点“,场面一度很尴尬,尤其是一边用眼神示意一位同学,一边请他来回答时,就经常会发现前后两个同学同时站起来,或者同时都不站起来的情况。
后来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教一学期课,却顶多和学生混个脸熟,是不可能走进他们内心的。于是我下定决心记住孩子们的名字。从每学期刚开始,我就把每个班的名单都打印出来,挨个名字记,每天都记几遍,一个多星期记熟名字之后,我就让课代表找一张班里的全家福照片,在上面标注好哪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写好之后拿给我。我就拿着这照片进行新一轮记忆。终于,上课时,我可以一下叫上很多孩子的名字。我仍然记得在我给孩子们上第二课,就能叫上很多学生的名字来时,他们惊讶的表情,和对我的崇拜之情。我也惊奇地发现,自打我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孩子们课上的纪律也越来越好,很多孩子回答问题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3、
记得有个学生家长说过:“有次孩子敞开心扉跟我聊,他说他上课和同学说话、出洋相,就是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成天玩游戏,买装备,也是想让更多的同学认可他。你说这孩子,傻不傻。”当我后来跟这位家长沟通,才知道,这孩子小学学习很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上了中学却一直跟不上,很少再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因此他想到了用这种方式来再次吸引大家的目光。
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像这个孩子一样,不断地寻求着他人的关注呢?
当我们小时候,会为了能够得到爸妈的表扬,而好好读书好好写作业;上小学了,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而鼓起勇气举手回答问题;中学时,走入教室的一瞬,看见暗恋的男孩也正巧看着你,心里瞬间要开出一朵花来;运动会时,看见班里的同学一起为你加油助威时,突然就像开足马力一样拼命往前跑;后来啊,愿意与之谈恋爱的那个男孩子,也正是觉得你怎么看怎么美,做什么都无敌的那个人;工作之后,我们会因为领导看见和肯定了你的努力和成就,而愿意更加投入地去做事......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寻找这样”被看见“的感觉吧。因为被看见,我们感觉到被重视;因为被看见,我们感觉到人世间的温暖;因为被看见,我们体会到不能忘怀的深情;因为被看见,我知道,你懂我。
4、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孩子在婴幼儿期、童年期和母亲等重要抚养者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也就是他6岁前和父母等人建立的关系模式。”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总是被忽视、不被父母“看见”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不会形成“我很重要”的感觉,也就很难形成自信。当他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那个人,在工作场合中,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最重要的,安安分分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也就不会和不敢去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责任。
所以,如果你很幸运,在过往的人生中经常被别人“看见”,请大胆地让自己绽放,并记得当你有了孩子,也要不断给予他关注,他也会获得如你一般的自信。
如果你从小不被人看见,不被人关注,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学着“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优势,肯定它;欣赏自己的一切,即使你觉得糟糕的部分,也试着拥抱它。不断地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如果你不断体验到什么是深情,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力会源源不断地涌出,你会因此变得饱满而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