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文明发展没有止境。我们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也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中国式现代化是个历史性的动态过程,最终中国式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也不是教条性的规范。正如文明与社会的发展一样,从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曲折上升、螺旋前进的。探索过程是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进展的必要经验积累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多种多样创造性探索结果,总结经验,提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加速推进。
如果从西方的文明和社会变革来看,仿佛每一次决定某一地区人类命运的变革都是进步-选择-淘汰的过程,而这样被动的选择过程更像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面对新的物质条件,社会结构发生改变,权利会进入再分配阶段。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难以放弃手中的果实,可能试图阻挡现代化进程。西方文明面对上述情况,选择通过资本控制该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进行风险转移,以维持现有社会结构,减缓新生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与壮大。但是减缓终究是减缓,无法转变对新生文明强大生命力的认识,很难扭转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局,只能接受西方现代化的裹挟,顺着资本的流向一去不返。
面对文明和社会随时间的变化,中国选择了与西方全然不同的现代化路径,中国共产党选择改革创新,时刻保持初心与定力,否定之否定定律使得我们一直进行对落后的、旧事物的舍弃,和有远大前景的新事物的追寻。历史怎么假设都不如现实这般精彩,能成为现实的只有一种道路,我们在做的正是未来历史的一部分,认清自己所处的现实,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正因为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