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飞
中国知名的企业家中我最佩服、最喜欢的便是俞敏洪先生。大学至今,凡是俞敏洪的演讲我都会认真去看,喜欢他永远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心态,喜欢他自嘲不失幽默的演讲风格,也喜欢他耿直正直的为人。
人的一生,其实不需要你多富有,只要开心快乐,有成就感,对这个社会有贡献和价值就好。虽然说俞敏洪先生已经非常富有了,但他所持的心态和信念却始终值得我们去琢磨,去学习,去感悟的。
《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这本书应该是俞敏洪到各大院校演讲稿的摘录,里面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和段落,比如反复提到俞敏洪先生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在北大被处分,在北大没有谈过恋爱等事迹。这本书是一本给年轻人读的书,按理说我这30好几的人是不适合去读的,但30好几人的青春虽已不在,但也可以有梦想,也可以有一颗青葱的心。
我这一年多的心态十分不好,做事提不起精神,积极性不高,生活迷茫,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其余的时间便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生活十分单调和乏味,但又不知道如何调整和调节。时间久了,便积郁得深了。我本身算不上是个阳光开朗的人,所以会经常读一些心态调整、励志类的书籍去激发自己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于困难的斗志。读励志书籍对有些人来并不好,但对我来讲却是好的,至少可以让我不至于心情过于低落,至少可以激发我的信念去做一些事情,至少可以让我暂时摆脱迷茫。
俞敏洪的这本书,整体读过,其实我真正的感受是:我还是要相信自己并且爱自己,同时要拥抱生活。
坦白而言,我始终都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活了30多年了,始终没有停止过自卑,农村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自于原生家庭教育带来的一些性格弊端。对于自己外貌的自卑、对于自己经济情况的自卑,对于自己能力的自卑,对于自己知识储备的自卑。这种自卑对个人的发展和生活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自卑带来的是一种恐惧感和不安感,甚至是对于生活的意义都产生了怀疑。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名为《自恋,是每个人都该吃的一颗春药》。其中有一句话很好:你总要先有那么点爱自己,才能让别人爱你。是啊,连你自己的不爱自己,试问谁还会爱你?所以我们总要用最大的努力去爱自己才是人生该有的活法。我有一个高中同学,高中时大家都觉得她很二,其实高中时她就长得很漂亮,但因为她二二的性格,班里的男生也没人觉得她漂亮,如此便也没人追过她。毕业后很多年我们也未曾联系,直到微信流行后,我通过班级群加了她的微信。此后,每天都可以在朋友圈看到她的自拍照,每天看她发自己插花、午餐、晚餐的图片,菜色很棒,都是她自己亲自下厨做的,插花也很漂亮,而且还懂得给花保鲜的秘诀。有人说,一个人有多自恋,看她朋友圈的自拍照就知道了。我的这位同学便足够自恋,但她的自拍照也确实阳光好看,也正是因为她的这种自恋,她在出席任何场合都可以侃侃而谈,不怯场。也是因为她的这种自恋,她更加地热爱生活。所以,自恋没什么不好,自恋恰恰证明你更加地爱自己,更加地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我还是要批评海马的强制性加班政策。这种强制性加班,让我大大降低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而且工作热情和效率也大大降低。强制性加班一年有余,这一年,我几乎没有时间去烹饪,连吃自己做的一顿饭都成了奢侈,这一年,我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布置房间打扫卫生。这一年,我连去短途旅行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一年,是心情最低落,最焦虑的一年,工作不敢丢,心情一团糟。在此之前,我记得我活得很嗨,我喜欢研究做菜,有计划每年学几种新的菜式,我喜欢烘焙,没事儿烤个蛋糕和面包都是乐趣,曾经就是想学烘焙做给儿子吃,如今儿子可以吃蛋糕和面包了,自己却连给他做的时间都没有。以前我很喜欢在每周末大扫除,大扫除后自己一身臭汗,洗一个热水澡出来看着窗明几净的小家的心情无以言表。因为有完整的周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便计划个短途旅行,拥抱自然,和大自然在一起,看风景的同时换个环境放松心情。如今,这一切都因为大额时间被工作的占用而成了奢侈。如何调整?
虽然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我还是不能因为没有时间生活就不拥抱生活啊!可以试着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细节,感受身边的美,感受孩子的进步,感受四季变换、时光更迭!要给自己休息和放松时间,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可以静静地看本书,静静地喝杯茶。
前段时间,老公给我分享了一篇文章,是高晓松在北欧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北欧人生活的幸福指数要比中国人不知道高出多少倍来,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即便不工作,国家的补贴也足够他们生活,北欧人工作更多是为了快乐和享受。北欧人的生活相比而言就更有温度。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我们还是可以试着增加生命的宽度和温度,无论何时,无论怎样,都还是要相信自己,爱自己,同时拥抱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