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祝好!今日没有早起,比平时起床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原因是昨晚楼下的同学估计是在开趴体,音乐声放得震耳欲聋,脚下的地板都在颤抖。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耳都是这魔音,也不知究竟何时才入睡。
我是很不喜欢趴体的,或者说,我连社交都不甚喜欢。先前在知乎上读采铜的回答,问那些行为是浪费时间?采铜回答道,最浪费时间的当然是社交。
一顿饭局,两个小时,三杯酒下肚,吹一车皮牛逼,听一打荤段子,朝美女使几百个眼色……是浪费。
刷微博,看别人的牢骚和段子,抢一个沙发,转几张神图……是浪费。
摇微信,摇来摇去都那几张脸,捡漂流瓶能捡出呻吟,群里面发红包,一窝而上抢一块几毛几分然后哈哈哈大笑……是浪费。
上陌陌,花枝招展的妹子写着「约跑勿扰」,搭讪半天一无所获……是浪费。获了也是浪费。
上知乎,写一篇答案要@七八个人,拍马屁,套近乎,拉家常……是浪费。掐在一起难解难分更是浪费。
想想看,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通常也就一位灵肉合一的伴侣,两三位知根知底的朋友。而互联网,却可以让我们理论上和任何人交谈,和无数人社交,诱惑着我们把有效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刷社交」活动中,端起一种「天下我大可交尽」的架势。可是,我真怀疑,网线那头的他的世界,我真的可以进入吗?网络上的谈笑风生、称兄道弟、勾搭暧昧,是不是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多少人的「社交」,仅仅是为了排遣浸透骨髓的寂寞?或者仅仅是为了一点雾里看花的虚荣?或者仅仅是为了进入他的身体而非他的内心?
写这么多不和谐的文字,也许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不善社交的人。特别在知乎,我认为它应是一个纯粹的「智性交流」的场所,而不是一个社交场。正如马亲王所说,我们来知乎都是为了求知,说「祥瑞御免」的一律拉黑。曾经知乎上一位美女邀我进一个知乎大牛云集的QQ群,我推脱了半天,我说我不是不想和各位大牛交流、交朋友,我只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还有很多很多书要看,我怕来不及……
在知乎,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小圈子,我只与少数几位特别有魅力的知友有不太频繁的私信往来。但我又特别渴望交流,但这种交流并非社交,而是思想的流通和交汇。
这个时代有一个特别荒诞的词叫「杀时间」,它映衬了我们很多人人生的空洞感。这种空洞感逼迫着我们不停歇地扫剧、打游戏和网络社交,可是你越填它它反倒变得越大。
我看到知乎上漫山遍野的随口一答就明白,知乎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又一个空洞而已。
所以,什么行为浪费时间?这是一个太好回答的问题。而只有等到你问自己「怎样才会感到来不及?」的时候,也许你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而对我来说,我的「来不及」就是洞察和理解这个鬼魅的世界。
昨日读完了《奇特的一生》,这是本传记,却又不是本普通的传记。传记的人物是传奇人物柳比歇夫,根据记录,他生前公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我才开学,还没适应繁重的学业,这的时候读这本书,读到最后没了耐心,简直就是跳着看完了。但这毫不影响我对柳比歇夫的理解,或者钦佩。他简直就是我从童年时期就向往成为的人,博学广知。然后再读完这本书之后,竟不知要说些什么好,只好淡淡地说声,真是奇特的一生啊。
我想,书中所展现出来的柳比歇夫,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他意识到没有哪段时间比哪段时间宝贵,无论是家中还是火车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同等珍贵。因此,没有所谓的哪段时间值得挥霍,没有哪段时间可以荒废。
学经济的时候学到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也就是当你面对两个或以上的选择时,被你放弃的那个选择的价值。例如我今天早上起床,我可以决定给你写信或者看一集武林外传。如果我决定给你写信,那么我这段时间的机会成本就是看一集武林外传,如果我决定看武林外传的话,我的机会成本就是给你写信。
机会成本不等同于价值,不同的人看待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从而导致做出的决定不同。比如说我现在给你写信,是因为我觉得写信的机会成本(也就是看武林外传)低于看武林外传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写信)。简单来说,我觉得写信比看武林外传更有价值。可是如果现在我的心情很不好,可能我认为看一集武林外传比写信更有价值,因为我可以从中得到娱乐,而让心情变得更好,接下来的工作更有效率。(当然也很有可能看了停不下来,导致接下来没有效率)
而这就牵扯到utility(效用)了。如果我现在心情很不好,看一集武林外传可以给我带来一百点的快乐。等到我看下一集的时候,我的心情已经从不好转变成还不错了,那么这一集可能可以给我带来五十点的快乐。等到我再看一集的时候,我的心情已经很好了,这一集可能很搞笑,但是可能只能给我带来十点的快乐。如果这个时候我决定接着看,可能我在看的时候意识到我的reading还没有读而明天就要上课,我却在这里浪费时间看武林外传,可能这一集给我不会给我带来快乐,反而会给我带来焦虑。
柳比歇夫通过精准的时间记录以及计划,将自己的每一段时间都过的很有意义。我相信,他在每次做出选择时,一定都是选择机会成本较小的那一个。比如说,他在火车上明明可以无所事事打发时间和别人闲聊,他却决定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读书。
我想,对于采铜来说,浪费时间的是广泛的社交,肤浅的社交,正如趴体。这并不意味着我他不喜欢与人交流,我想,他所要寻觅的是知己之间的交流,思想高度的相逢,而绝非闲聊。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对于他来说,肤浅的社交的机会成本大于读书,而读书的机会成本却又大于久逢知己相谈甚欢的机会成本。
果然,学点经济学对于过好这一生还是有帮助的。
祝一切都好!
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