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01
昨天,小小妈焦灼地问我:女儿六岁了,按说应该懂事了,可她总趁大人不在家,偷抹大人的化妆品,弄得脸上红一块紫一块。
道理讲了无数遍,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可她每次都说记住了,第二天又照做。反反复复,类似的事儿很多,老师,您说,孩子总犯错怎么办?
额,孩子总犯错,相信让很多爸妈抚额,头疼啊。
既然这样,我们先不理它,给大家安利个好玩的事儿。
02
英国的BBC,大伙都知道吧,是英国最大的传媒机构,相当于我大中华的CCTV。BBC的直播是多严肃,大家可想而知吧,可就是这么高大上的事,却被两个熊孩子生生给搅局了!
事件的主人公是Robert Kelly(罗伯特·凯利),是一名踏踏实实搞研究、认认真真做学问的正经人。
在连线的最开始,一切似乎进展得非常顺利,当BBC主持人介绍罗伯特时,罗伯特本人正优雅端庄地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脸上带着专业且矜持的笑容。
突然!!!一个孩子大摇大摆、咬着碎碎冰摇了进来
而此刻罗伯特保持着自己的专业素养,强装淡定。然而主持人先笑出了声,提醒罗伯特,“我想你的小孩刚刚走进来了……”
但是罗伯特并没有回头,他仍坚强地看着镜头,只是抬起左手,推了推自己的姑娘,似乎想向她传达“爸爸正在工作,快乖乖回去”的意思。
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时!熊孩子二号也跶跶踩着小车进来了.........
实在是尴尬,教授连声说抱歉~这时,一名女子(教授夫人)“用惯性漂移”冲进了房门。将两个孩子往书房外拖……孩子们还不愿意走,小女孩走前还大喊“omma,wei?”“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妈妈硬生生地把他们拽到门外~
妈妈终于把两个孩子弄到了门外,这时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几乎是跪倒的姿态手扶着门把手,把门关上。
熊孩子走了,靠谱老爸继续直播。
观众却不淡定了,数十万人,没有一个批评熊孩子不懂事的,反而一边倒地表示了喜欢,鉴于观众的反响强烈,BBC之后又专门联线了Robert Kelly,让他详细介绍下孩子的情况…….。
在网络化的时代,在言论自由的今天,搅局的孩子没被嫌弃,反倒圈粉,咋回事?
03
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的。孩子犯错,更是。
有时,孩子犯错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差,还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为。
从心理学上来说, 3~6岁是“社会规范关键期”发展阶段,在这之前,ta们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分不清你的、我的,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那怎么办呢?
唯一的路径就是,让ta们做喜欢体验的事,通过不断尝试——“这样是对还是错呢?大人是什么反应?为什么?我再试试!”来明确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
而这种尝试,对有些大人来说就是犯错!
04
标准不同,对“错”的界定就不同
有些“孩子的错误”是家长认为的,或许孩子却没认识到,比如BBC直播中意外搅局的女儿,大声问妈妈,为什么不能呆在爸爸身边?
是啊,到爸爸的书房走一遭,咋就不行了?
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当时是不当的,不知者不怪,如果一些父母把这当作“错”,孩子岂不是太冤枉?
开头提到的小小也一样,妈妈能抹化妆品,自己为啥不能?小小表示很不解。
05
焦点放在纠错,还是引导上?
当我们把孩子的体验和尝试看成是“犯错”时,既无法了解ta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又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真的“错”了吗?“错”在哪了呢?ta不断"犯错”,是想向我们表达什么?
一般来说,6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不断出现不可爱、不被大人认同的行为,那多半是由于孩子缺乏爱和关注。
孩子不可爱,是因为缺少爱!
06
有时,你需要的,只是欣赏
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是个不断让人惊喜的小天使;
以挑剔的眼光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是个不断制造麻烦的讨厌鬼。
常常不是孩子不断在犯错,是我们没有以一颗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对待孩子。
上帝都会原谅的小天使,怎么成了我们眼中的小恶魔?
调整眼光,你会发现,其实天使一直都在,只是,有时我们着了魔.....
【版权说明】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协商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