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其实翻拍过很多,但被人认可的也没有几部,毕竟很多人都会觉得先入为主,会比较经典些,果然,张一山版的《鹿鼎记》,让人大开眼见,而且评分只有2.5分,这到底是导演的锅,到底是编剧的锅!
点开剧作,眼前一黑,一时之间分不清楚张一山演的是《鹿鼎记》还是《西游记》还是《动物世界》,演成这样是六耳猕猴都不合格吧?
最可怕之处在于,这部剧拿着高配版的阵容,拍出了比所有低配都更荒唐的效果。
虽然张一山的韦小宝不讨厌,但是演技和剧情跟闹着玩似的。
首先,这一版的《鹿鼎记》把韦小宝和茅十八的认识短短的缩减到了前三分钟,看完以后,让我不禁想起周杰伦的一句歌词: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其次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什么韦小宝认出了茅十八是江洋大盗不去告发他?为什么韦小宝的娘亲舍得将自己的儿子寄托给江洋大盗?这种种场景让人根本立不足脚跟。
只能默默地说一句:编剧,你简直毫无逻辑可言。
节奏快是好事,但这火箭般的速度真的跟不上。我像是16倍速的看完故事的前半部分,还未走出,就已经跳入了下个环节,进宫。
还有原著里是韦小宝杀了小桂子,海大富一开始没有立刻察觉小桂子换人了。韦小宝是扬州人,现在孤身在北京,身边还有海大富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有如履薄冰,命悬一线那种悬疑紧张感的,前半段好看就好看在韦小宝怎么凭借自己的机智过人,各种化险为夷,在种种势力间左右逢源。
电视剧却是海公公一巴掌把小桂子打死的,还让韦小宝充当小桂子,这让人非常疑惑,他海公公就不怕韦小宝把他杀了,逃出宫?
而且对海公公的各项指令,也丝毫不觉得奇怪?这是智商下线了吗?这时候的韦小宝,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任人摆布却惘然不觉。
因为这个韦小宝缺少最基本的事件剧情支撑,缺少基本的人物刻画,根本立不住,他只能通过苍白造作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告诉观众,你看我有痞气,我真的是韦小宝。
也不得不佩服编剧的逻辑,连一个小学生都知道写东西是要逻辑的,而这位编剧却把有嚼头的点,删去,然后放上一些搞笑的肢体动作,场景安排,不知道的以为看了某部雷人剧。
当然,这种精心往闹剧演绎的烂剧,一开始的目标受众可能就是青少年,甚至小孩子,所以故意拍得跟动画片似的。
我猜编导是这么考虑的:《鹿鼎记》吗,不就是老婆多吗,主角演的越像猴越好,配角越傻越好,美女越多越好。动作要浮夸,场面要搞笑,你没看见《猫和老鼠》,《熊出没》有多受欢迎吗,就这么来,准行。
如果你要是管这叫喜剧?
剧作里拿什么当笑点呢?茅十八和众人在酒馆打架,屁股撞到桌子这种老套低俗桥段。
韦小宝和建宁公主一同出门、一个往左一个往右这种尴尬桥段。
至于喜欢打人但自己被打更开心的虐待和受虐倾向,确实有夸张和荒诞成分,但这是角色的核心特质;深宫的孤独、缺爱的变态,前一秒让人牙痒痒、后一秒又让人觉得心酸可怜。
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周瑜打黄盖,一个越大越挨
这些内容剧作里要么删除、要么挪后、要么拍得古怪,加了大量“原创”内容。
所谓原创,全是套路的买一送一赠送的廉价古偶情节。
虽说以前翻拍过很多《鹿鼎记》可你编剧至少借鉴一下,古话说得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你什么都没取啊!
而且《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麻烦你先去看看小说,在翻拍它不香吗?
果然名剧终将很难逃脱被翻拍的命运,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哪怕过去多年,你依旧能记起那些发生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才是最经典的”,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是无法被超越的。可以致敬经典,但是不能亵渎经典,如果要翻拍,希望能够多多用心。
作者:王王同学
本文故事版权归小城故事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