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清理手机照片,看到去年4月3日孩子穿着短袖在雪地里的照片,不由得想起那次北京一行的一个小花絮。
4月3日那天,我和阿渡约好去北京密云的一个民居。
他上午在北京朝阳新城市广场那边办事,我中午过去先在附近租一辆车然后接他一起走。
上午,我办完退房手续带着孩子去坐地铁往朝阳那边赶,一边用手机在网上租车。
时值清明前夕,租车的都比较多,我又想找离新城市广场比较近的租车点,只能慢慢搜。
那天天气突然转冷,但我只给孩子穿了一件短袖,到了地铁车公庄站入口,孩子就赶紧往地铁站里走,我因为正在下单租车就在外面稍微停了一下,我知道孩子不会乱跑的。
可是在我进站时一路都没有看到孩子的踪影,心里开始担心起来。这时候坐地铁的人并不多,可是孩子去那了呢?我刚过完安检就听到孩子叫我,原来他披着一件大大的羽绒服站在安检的几个大妈小伙的身后。
见到孩子,我心安了。
安检的一个大妈很不客气地对我说:“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给孩子穿这么少,把孩子冻坏了怎么办?”
原来是孩子刚才走到安检那里等我,那个安检的大妈看着孩子只穿了一件短袖就给他披上一件羽绒服,然后让孩子站到她们身后避风的地方等我。
我让孩子脱下羽绒服还给大妈,对她们对孩子的关照深表感谢。
有人说北京人歧视外地人,真不一定。不过,地域歧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那里都有。
小时候,在湖南,一些长沙人看不起株洲人,株洲人看不起湘潭人等等。长大后去过很多地方,这种歧视见惯不怪了。
其实,知道这个以后,去到陌生地方,和周围的人熟了,得到人家的认可,这种地域歧视就没有了。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潮州朋友去吃饭,席上除了我都是他的潮州老乡。他们正好谈论在湖南做工程的经历。我那个朋友说起一段顺口溜:十个湖南九个骗,还有一个在家当教练。
大家哄堂大笑,他看到我忽然意识到什么,赶紧端起酒杯对我说:“你是好人,你是湖南人里的例外啊!”
我没有生气,知道他只是说笑而已,也知道他去湖南谈工程被骗过。
前段时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谈到香港人如何歧视他和他的孩子,最后不得不让孩子转学回北京读书。我相信,肯定有一些歧视现象,但没有必要放大,应该能够坦然面对。但按照他文章所写,我觉得他夸大了事实,甚至很多事情可能是因为他的不当言行触犯众怒。
因为孩子在香港出生、读书,我因此经常出入香港,印象中还真没有被歧视过。不要说去购物,就是去给孩子办各种手续都被一视同仁。
因为文化上的差异,一些所谓成功人士在大陆被人吹捧习惯了,过去香港被要求平等很不爽,找不到那种牛逼哄哄的感觉,不能接受和习惯人人平等的规则,看不起周围的人被歧视其实是活该。
我小时候问父亲,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不认识路怎么办?父亲告诉我,路在嘴下。意思是不知道路,可以问人啊。
有人说过去上海问路,结果人家故意给他指相反的路。细问之下,不觉奇怪。因为几乎任何一个人被“喂!去某某地方怎么走?”
有人问过我问路的诀窍,其实很简单。就以在上海问路为例,如果旁边有小店,就去小店买点东西,一瓶水、一包口香糖等,在老板不忙的情况下,再顺便和老板搭讪几句,然后再说“向您打听一个事”,除了老板真不知道,这时一般都会很耐心地告诉你怎么走。
如果看到路边有保安或者清洁工,先向人家问好,再谈谈例如“你工作辛苦啦”类似家常话,看人家高兴了再问路。
如果只有路人,要先向人家问候一下,再向人家请问,一般都会得到帮助的。
古话一句: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只要先对人家真诚、礼貌,在对人家不造成干扰的情况下,这样的求助一般都会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