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努力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长期以来,我国在坚持村民自治的同时,又通过干部驻村等机制弥补村治体系的不足,形成了国家权力介入和群众发挥自治的基层“双轨”治理形态。这样的模式既保障了村民在基层事务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助于推动国家政策顺利下乡。比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无数驻村干部、工作队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争项目、引资金、上产业,成为帮扶村脱贫致富不可或缺的“项目经理”和“施工队”。
如今,进入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并完善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十分重要且必要。
到位而不越位,指导而不领导,帮办而不包办,这是驻村干部的定位。
干部驻村是为了助村,而不是包办所有。“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帮一把”是方式手段,“扶起来”是主要目的,这就要求驻村干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要注重强组织、建制度、育人才,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村班子的带头人和培育者。
通过一点一滴的工作,助力乡村培养大量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村工匠,努力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换句话说,驻村干部跑的只是乡村振兴接力赛中的一小段,村干部才是需要跑全程的“选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乡村振兴这个新的战场上,驻村干部与当地村干部在能力和经验上是各有优势的,前者往往资源广、思路活,敢想敢闯,后者则熟悉村情民意,实践经验丰富,不断优化相关机制,让两种力量更好协调配合、互补互进,定能共同谱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