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症状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长缩短、驼背。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
容易骨折。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引起原因
1、不良生活习惯。喝浓咖啡、浓茶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质流失。
2、内分泌性包括糖尿病,女性绝经期后雌性激素减少。
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障碍,体内呈负氮平衡,骨胶原生成不良。糖尿病患者因高尿糖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钙磷排出增多及肾小管对钙、磷回吸收障碍。
雌性激素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及骨质形成作用。绝经期后雌性激素减低。
3、营养性。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使骨胶原合成障碍)、维生素D,低钙饮食。
4、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
5、摄入过多的酸性物质(肉类、谷物、糖、酒、鱼等)人体的体液是弱碱性,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变成酸性,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即消耗骨骼中的钙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
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或保持骨密度,增强老年人平衡能力,防止跌倒。
运动注意事项
确保运动环境的安全,降低受伤的机会。
避免向前弯曲动作(硬拉、罗马椅背伸展、卷腹等所有俯身动作)。
不要做被动拉伸。
要加强平衡训练(注意保护)。
负重训练可以是跑步太极等,单腿训练可以加强平衡性。
摄入钙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适当进食鱼肝油,蛋黄等含VD丰富的食物并增加日晒时间。
非体质过酸造成者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戒掉大量饮酒,喝咖啡的习惯。
力量训练要轻重量多次数12~15次,注意不要做到力竭(力竭时骨骼受力过大)。
预防
从青少年期就加强运动、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同时防止和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与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种性腺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生长发育性疾病;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可以尽量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成人期补充钙剂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不能单独作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仅作为基本的辅助药物。成年后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延缓骨量丢失的速率和程度,对绝经后妇女来说,公认的措施是及早补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剂。二是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险因素可明显降低骨折发生率。
我是一颗梧桐树。
如果你觉得本文不错,那强烈推荐你关注我(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