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曾埋没不堪的往事,当吹去沉重的厚土,惨痛沉重的记忆似乎又浮现在眼前,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伤痕。《一九四二》是冯小刚摒弃之前所有成就,从零开始的作品。重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灾,加上蝗虫侵害,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被迫逃荒,在这个背景下,又遭遇日军的袭击,百姓死伤无数,苦不堪言这一惨痛的历史。
整部影片以灰色的基调为主旋律,整个天空都被笼罩在黑色的迷雾下,在此之下的百姓压抑而不振,同时也给了观众一种压迫感,悲凉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这样的色调将老百姓昏暗无力的贫乏困境突出展现了出来。每个人的脸在这灰色的天空的衬托下都显得苍白无力,双眼本该明亮,却在逃荒过程中变得暗淡无光,这种沧桑和凄凉也预示了逃亡的无奈和悲惨。
灰色的土地,方圆几百公里寸草不生,足以见其荒凉,黑压压的人走在上面,犹如一条长蛇蜿蜒到远方,如此多的人数,能幸存下来的恐怕寥寥无几。影片以东家和瞎鹿两家的逃荒经历为主线反应那场灾难。以近景特写镜头居多,加深了对每个人人性的描述,同时也可以看到每个人在饥荒艰难困境下的转变过程。在天灾面前,人们饥寒交迫,日益消瘦,从开始的吃粮食,到以后的吃树皮,甚至吃一切可填饱肚子的东西。卖人口,抢东西更是常态,只为能有一口吃的活命。
已经虚弱无力的百姓还要时刻防备日军的袭击,一场袭击过后,乌黑的硝烟遮盖了天空,硝烟之下是死伤无数的百姓,哭声震天。一时间,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每个人在这些灾难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周围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这些灾难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对精神的折磨。“死了更好,不用受罪了”,在灾难面前,或许死了才是更好的解脱。
字幕细微介绍了远行的路程和天数,见证了逃荒的过程,随着天数的增加,公里数也在缓慢的增长,在这冰冷的数字背后,隐含更多的是人们的死亡数字,天数与公里数每增加一些,就意味着死亡人数又增加了许多,那些活着的人又向死亡迈近了一步,经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折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他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东家的孙子出生时,孩子的一声啼哭划破了天际,对此不知是该高兴还是难过。若是以往,这就是光明,是未来的希望,但在此刻这样的环境下,他的结局注定是要死亡的。孩子的每一声啼哭都撕扯着人们的心,让人心疼,这哭声更像是所有人的悲愤,向老天诉说这世界的不公。
即便如此,也还是存在着渺茫的希望。东家在路边捡到了同样孤身一人的小姑娘,这时,竟出现许久未见的阳光,光束打在他们身上,终于有了一丝温暖,对于两人来说,这就是活下去的希望,灾难过后注定是光明。
通过电影我们了解到那段痛苦的过去,从中体会到国家的不易,更多的是要铭记历史教训,时刻警醒自己,知国家疾苦,知甘苦懂艰辛,唯此,才不负众望振兴中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