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个人的宅
转载人: 闵凯莉
老上海把大饼、油条、粢饭、豆浆这四样唤作四大金刚。上海人对于四大金刚的喜好,现如今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所谓“新上海人”恐怕是没有的。
大饼的全称叫香油酥芝麻饼,大小比成年男子展开的手掌要大上一圈;一个个抹了油酥的面饼坯拍上芝麻,放置于汽油桶制成的大饼炉子里炙烤,至香气四溢,用似火钳般的烧饼夹子一一从炉内夹出;热香扑鼻,趁热咬上一口,酥脆软香,层次分明;老上海的正宗吃法是把大饼从中间一折,夹入一根油条,称作一副大饼油条,这一副就足以让人耐半天饥了。
油条和粢饭的吃法比较经典,油条裹在粢饭团里,见首不见尾;把嘴张到最大,咔呲一口咬下去,牙齿穿透黏糯弹牙的米粒咬断筋韧的油条,紧接着,食客略微摇晃一下头,使嘴里的油条与手中的大部分油条完全脱离,呵呵!这种吃相、这种口感,若是吃“包脚布”,那是完全体会不到的。不过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粢饭糕,加入少许盐的粢饭,压制成四方块,入油锅炸至表面焦黄,外皮脆香,内里软糯,入口微咸且带有丝丝糯米的甜香。
四大金刚的最后一名——豆浆,有甜浆与咸浆之分。甜浆是加了白砂糖的;咸浆则是放了酱油淋了麻油的,稍微好点,撒上一些榨菜丁或大头菜丁,再考究些,便要用到虾皮和紫菜了。中医所谓:朝朝盐水,暮暮蜜糖。大清早,吃上一碗咸浆还是更为惬意一些。
稍微奢侈一点的海派早餐,生煎馒头和锅贴便就上了桌。南翔小笼馒头倒是寻常不得见,关键是老店太少,外地人的新开店口味又实在是不过关,支撑不了几天就草草歇业了。代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这个菜包那个肉包,也并无吃头,我却是一心一意,独爱生煎馒头。
上海的生煎馒头,大致可以分为四种:馒头的面有发面和半发面之分,发面制作出来的口感松软一些,半发面则筋道一点,更有嚼头;肉馅有灌汤和不灌汤之分,二者之间的区别,应该就是有无加入猪肉皮冻了。其实个人以为,又不是吃南翔小笼,生煎里清清爽爽的一块肉丸,吃起来更嗲!传统的生煎馒头与北方的水煎包的烹制方法大致相同,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煎馒头是馒头褶子朝下贴着平底锅底煎制,水煎包则是褶子朝上端坐着的。究其根本,原是因面的发酵方式及程度不同而致。
四川北路横浜桥附近,有一家开在弄堂里的小吃店。老板就是当地居民,生煎做的不错,双档做得正宗,味道也好。二两生煎,一碗双档,落肚之后,那是相当适意。讲到双档,现在小吃店都喜欢放粉丝,这种做法就有点不伦不类了。要是双档,那就只放百叶包和油面筋塞肉两样,清清爽爽;要么,欢喜吃粉丝,烧一碗油豆腐粉丝汤也好,另是一番滋味。最怕的就是食材胡乱搭配,失去了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