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记叙文里的一抹亮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从表达内容看,还是从作者的主观愿望看,抒情都是需要的。但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抒情总是通过议论、描写、叙述等方式来实现的。带有浓重抒情色彩的记叙、描写、议论,虽说仍以写人记事,绘景论理的因素为重,但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和喜怒哀乐的情感。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的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在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在记叙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作者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这些语言真接抒发作者了对蔡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直接抒情的方式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一种抒情方式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的抒情方式。这种感情的抒发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间接抒情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寓情于事。这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蕴涵在记叙事件之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控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的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读者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第二,寓情于景。作者把抒发感情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例如《羚羊木雕》的结尾:“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这段描写借助冷冷的月亮衬托了“我”对朋友反悔后的伤心之情。
根据笔者的创作及作文教学经验,要写好记叙文里的抒情句子,作者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记叙事件或刻画人物要具体形象
记叙是以形象感人的,必须要具体真实,让事实本身来说话。所写的生活中的人和事,人要写出他们思想的上“亮”点和精神的崇高;事要突出其典型性意义价值。如写“一场精彩的球赛”,就必须把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如实写出来,以突现其“精彩”所在;写“不能忘怀的一个人”,就要写出这个人的典型性格,崇高品质或深邃思想。只有把这些内容具体形象地叙写出来,才能为抒情奠定基础;否则抒情就会失去了依托,而成为“无源之水”。
二、抒情要自然贴切
如果说记叙是“画龙”;那么,议论也好,抒情也好,只是揭示所记叙的人、事意义的“点睛”之笔。无论是直抒胸臆的直接抒情也好,还是与记叙描写、等结合的间接抒情也好,都要收到“画龙点睛”的表达效果。
总之,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永远是配角,记叙文里的议论抒情千万不能喧宾夺主。运用好议论抒情,记叙作文就会增添一抹动人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