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想起,每一次小组分享会,我们的六哥组长总是以一首歌来振奋人心。
今天分享者是我们N——18组的五姐左晓梅老师,她来自北京海淀科研院所,她以“未来已来”追问当下的“学校何为”?
但凡有过对未来思考的你我,总是会不停地追问——未来已来,我欲何为?
如果你生在教育一线,是否也会有一种灵魂的拷问——未来已来,学校何为?
洞见未来,那是灵魂有光;预见未来,那是心中有爱。
在听完左老师的报告后,我们都为之惊叹,深感左老师的报告提高了我们的对国内外新教育的理解。
左老师首先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她借用凯文.凯利在2016年武汉的互联网+创业的论坛上所提出的未来趋势。
左老师为了让我们把握好这个趋势,逐一讲解了每一个定义,从中我看到了,对于未来只有有预见的智者,才能洞悉未来的一切可能。
在左老师分享的内容里,最感兴趣的是这份地平线报告。未来五年间影响基础教育变革的趋势、挑战、技术,也就是说2016年——2021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会孕育出一种新的教育生命。当我们跨进2020年,重读这份报告时,发现有很多已经成为现实,只是这种现实只存在于“部分学校”,中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跨入基础教育变革,在这场异形的冲击下,很希望我们的学校去思考,教育何为?
一:社会要更新迭代,教育该怎样紧随步伐?
社会要创新,首先要基于学校培养的人才。
二:社会发展需要更新劳动力,那怎样评价孩子所掌握的知识技能?
一张考卷定分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否就能成为孩子的能力,其综合素养是否具备他日后的生存。
三: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策略。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策略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学校就要肩负起创新的使命,要培养创新的精神,就必须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构学习空间,移动灵活多样性相互链接,模块化的功能组合,方便开展协作学习,其中提到了“北京中关村三小”课桌椅移动方便,让老师作更多的教学选择。
五、编程素养已经纳入高中课标,中小学探索人工智能的教育,通过结构和逻辑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编程素养,对接未来数字化进程。
六、STEAM课程的推广,将校内的课程跟社会资源整合,通过自己的研究并能够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好的问题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发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究。
在分享完报告后,左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国外的一些创新学校。
在听完左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对当下国内外创新学校,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要在传统的体制内教学跨出变革创新之路是非常艰难的。从疫情期大多数体制内学校所推行的网课与“互联网+”所推广的“云伴读”(针对校长教师的阅读培训)“云伴学”(针对学生的阅读培训),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吴虹校长的互联+和邱华国校长所探索的互联网教学,已经与传统的体制内教育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作为体制内的老师,作为一个五年级孩子的家长,我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未来学校首先要有一批共识的家长,与其等待不如自己动手创建。撰写此文目的也是为了聚集更多的创新人士(家长群体),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云端未来学校”,带领我们的孩子,从当下链接未来。
招募“未来家长”,要孕育出好学生,首先得培养一批好家长,让有见地的家长看明白教育,而去把握现在、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