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想吃
一、前言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自己一年听了几百本书,怎么感觉没啥进步。别人说到听过的书时,也只有个“我听过”的印象。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问题。
问下大家,你们还记得上个月自己看的文章吗?我是不记得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那我们为什么还看文章呢?因为看的时候,我们能体会到知识的获得感。但我们获得后又失去了,这其实是无效学习。
什么是无效学习呢?你学过的东西,不能变成你自己的,它只是在你脑子里停过,便随着时间消逝了。
二、为什么会无效学习?
(一)学生与职场人的常见原因
以最常学习的两个群体,学生和职场人为例说明一下。
学生
学生最常见的是,分不清应试学习和兴趣学习。
明天就要考试了,你还在一章一节的细看,甚至还在深究某一段的解释。
应试学习是围绕章节要求,对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程度。明天要考试了,你应该拿着笔记,对着章节要求,一条条学习。或者去刷题,围绕考纲(目标)学习。
兴趣学习是,你在上生物课,学到细胞的结构,你很感兴趣,去额外了解细胞的结构是如何发现的?(背景知识)和病毒的结构(相似知识)等。
没有明确目标,学到哪里更感兴趣,便更加深入挖掘。
混淆两种学习方式,必然导致考试结果糟糕。
职场人
职场人相比学生,已脱离应试的环境,更多靠自我驱动去学习。
通常可能是因为焦虑而学习,且容易有以下特点:
1.没有学习目标
比如前两年的编程与人工智能热,不学编程你就要被淘汰,让很多焦虑的职场人纷纷扎堆Python。
Ask:为什么学习Python?
Answer:因为想懂编程,不想被人工智能淘汰。
Ask:懂了编程如何帮你避免被淘汰?
Answer:。。。不知道
Answer:反正学了再说。
2.没有学习边界
比如,有些人是想用Python批量处理excel。
但没有给自己划定学习的边界,学着学着,就学到开发上去了。最后学得非常痛苦,如何用Python批量处理excel也没有学会。
3.纯兴趣导向
比如,有些人是因为觉得编程很炫,且Python较易入门。
结果学了个把月,觉得写代码费劲又枯燥,就不了了之了。
4.学习强度低
主要是因为上班繁忙、身心疲惫,学1天隔3天,第二次学习时已经把上次学习的内容忘记了。
总是要不停的重新捡回知识,学了半年,进度还很低。
(二)没有兼顾学习的5个步骤
学习分为5个步骤,看/听、思考、记录、复习、提取(回忆)。(这5个步骤涉及的内容太多,后面有机会再讲,先大概讲一下。)
看/听,就是上课、看书、看视频,形成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思考,把部分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重新编排,加上自己的理解;记录,就是做笔记,把思考的内容记下来;复习,对笔记回顾,增强印象,形成长时记忆;提取,背诵或考试时,从长时记忆里提取出来。
这跟我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里提到的记忆过程是相通的。
提高学习效率,要兼顾这5个步骤。学到哪,笔记就做到哪,复习就跟到哪。
1.为什么听书时感觉很有用,但过几天就忘记了,也用不上?
一来你没做记录,没有复习,自然会忘记。二来书本你没看过,你听的只是别人的思考结果,自然难以对书本内容,有深入理解。
甚至于如果你有做记录,你会发现讲书人提炼的观点和内容,你亦有很多不理解的,不知道其根由的。然后你会发现,不能理解的东西,是很难记住的,自然也难以应用。
那听书就没有用了吗?
不是的,我建议你听到好的书时,做做记录,并拿原著来看。观看原著能有助你理解内容,而别人的思考能拓展你的思路,这就是听书的价值。
先看原著,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再听别人的观点。
少了自己用功的那一步,注定是无效学习。
2.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完成今日学习目标后,又学习了更多的内容,导致后期的复习任务无法完成。
你今天状态好或时间充分,学习了更多的内容。
但你是否能保证今后的一个星期,也能像今天一样,把多学的内容,复习完呢?
如果不能,那么你今天多学的内容,就会忘记,这就是无效学习。
三、如何避免无效学习?
(一)想清楚学习的目的、边界,避免兴趣导向和低强度学习
在《如何培养习惯》里我提到“分散实践”的方法,长期的少量执行,胜过短期的大量执行。长期执行可增强长期记忆的印象。
因为一个知识点一旦忘记了,就彻底忘记了。
(二)保持学习5个步骤同步的原则
如果不能做笔记或者复习,就不要学习。
比如在床上拿着刷文章或听课,结果不能记笔记,不能复习,自然就忘记了。
实在精力太多怎么办?
把多余的精力用来复习,把本周学得不好的知识巩固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