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坐车去练车,正好经过花半里和富士康北门,三年多没有经过这里,变化大的我快认不出来了……原来的小荒山修成了漂亮的小公园;路边破旧的小平房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正在修建的写字楼;人行道上新铺的绿道很干净;曾经寂静的街道,如今灯火通明,饭馆、超市、电影院应有尽有。真不愧是深圳速度啊,自成立新区以来龙华的方方面面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想想7年前刚刚到龙华,总觉得破破旧旧的,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深圳印象。7年下来,我才深深体会到小学作文里用烂了的那个词——翻天覆地,的含义。
面对满眼繁华,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故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上高中的时候,坐着破破烂烂的大巴在通向市区唯一的县道上颠簸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条像样的路?五年,十年?那时候大家都在盛传马上就要修二级公路了…我好期盼啊!我伸长了脖子盼呀盼呀,这一盼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了,大家期盼的二级公路不见踪影,反而路越来越烂。以前从市区随便打个的士都很方便,现在的士司机都不愿去了。路太烂,怕泡坏车。今年夏天,县道上唯一的桥塌了……我还兴奋了好一阵子,这下子总该修二级路了吧!等呀等盼呀盼,盼来的只是封路修桥而已……路封了,进城的路程由原来的2个小时愣是绕成了3个半小时。
前些年一直说的村村通公路,我们实现了,而且都是水泥路。据我所知,除了极少数几条是扶贫基金会支持外,其余的都是各村村民自发组织修建的。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这么显浅的道理乡亲们还是懂的。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条路几个月就修好了。可是通往市区的四五十公里二级路十几年都修不起来…村里的路村民们可以勒紧裤腰带咬咬牙自己修,可是通往市里的路涉及征地拆迁、需要沿途几个乡镇的配合,没有政府的主导很难开展。这些年为了摆脱贫穷,很多乡亲背井离乡南下务工,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房子越修越漂亮,车子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可是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小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难怪大家都调侃说小镇的公路过年的时候堵过北上广深…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思想,却无力改变那四五十公里山路。
镇长来了又走了,书记也换了好几茬,可是大伙日夜期盼的路仍然还在远方…同一个国度,有些地区的发展是以年为单位的,而有些地区却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单位。个中原因有国家政策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的因素。国家政策决定了一个地区发展的大背景,而地方政府决定了该地区在这个大背景下表演的出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