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两个东西(因为太不像文章了),颇有感触。
一个是无香小笺7月16号文《我租的房子被万科收走了》
记述的是深圳自己租的房子被万科收了(万科将城中村的房子收购加以改造重新出租)。
文中透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于小房子的爱,换而言之,是对生活的热爱。她的房子虽然是个公寓,但是有一个有小阳台。房子虽然小,但是也明亮干净,可以想象她和还在上学的女儿在这里生活,一定留下过很多美好的温馨的瞬间吧。虽然房租也从14年的780,涨到了1050。
好景不长,住了四年的房子,现在就要被人收走了,于是作者不得不再重新找房子。
找房子的艰辛不提了。最终才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房租1300,合同只签半年,没有了明亮的阳台,房子也背光阴暗了些,宿舍打扫一番也算干净整洁。
只可惜,才租没几天,又接到通知——因为周边房价涨了9月份房租要适当上涨,谢谢大家支持。
作者无奈,留下最后一句话。
“看到这个通知,我想,最多,住满这半年,我是该离开这个城市了,我别无他法,只能接受它的驱逐”
看完这篇小文,其实内心挺有感触。上海又何尝不是如此?
12年来到上海,那时候公司包租房,几个同事一起合租,房租分摊下来300块,回想起来,那时候在上海过得最无忧无虑、最开心的日子。
紧接着行业形势急转直下,公司被总部合并,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去到另一个公司,15年开始自己住,房租1300。接下来的两年房价暴涨,17年春最后的疯狂过后,房子终于涨不动了,房价一直持平甚至略有下跌,但是房租涨到了2100。
前两天房东来跟我谈续约的事情(本来房东还想涨价),但房东还没来得及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和盘托出出实情:我觉得房子贵,虽然地段好,我知道,但是对我来说还是贵了,我可能不继续租了,往偏一点的地方住,租个房租便宜点的,趁现在年轻,我还经得起上下班挤公交的折腾。
房东一听傻了眼,连忙说,哎呀,房租不加了,我看你们住的也挺好的,房子收拾得也干净,我也省心,现在这个价格再住一年吧。
我看着接下来一年的高房租,咽了下口水,说,好吧。
我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郁闷。也许,两者都有吧。
之前在看关于房地产的资料的时候,老师们也纷纷提出忠告——现在能买房上车的尽量也上车,虽然房子在国家的强力调控下,未来大幅度上涨并不是很有可能,但是如果不买房自己去租房,房租现在不停的上涨,而且上涨幅度非常快。
不幸言中,这样的预言现在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
中国的房子捆绑了太多东西。
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住不起,我回老家,大不了我离开上海,房子的支撑面还会在吗?
咳咳,于是,今天看的另一个东西,隐约让我觉得,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另一个东西,是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这是一个研究中国高净值人群目前状况以及未来私人银行发展前景的报告。
这份报告最让我震惊的就是里面的人数统计,截止到2016年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5万人的省市有九个: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福建。其中东南沿海五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高净值人士已经超过了10万人。全国22个省市高净值人数超过两万人。
(按这份报告的要求,可投资资产一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为高净值人士。在2016年,中国这类人士数量已经达到了158万)
懂了吗?
仅仅在我现在生活的城市上海就有10万人以上,净可投资资产超过一千万(这是可以投资的资产,固定资产比如房子不算)。人数之庞大,一个鸟巢都坐不下,上海最大的八万人体育场也只能装一部分。
这份报告,字里行间是展望着未来私人银行的美好前景——中国富人的数量增长非常快,越来越多,富人们也越来越需要高级的金融理财服务。
看着这份报告,我的心情并没有随着这份报告里勾勒的美好前景感到激动人心。
我只看到了四个字——贫富差距。
万科收购了房子加以改造再出租,装修会变得非常好,我看过一些照片,很小资。你要的北欧风格小清新全都有。小区也改造得年轻有活力设计感十足,真的,这就是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啊。(真的是消费升级,改造前一房一厅700一个月,改造之后,同样的户型基本都在2200以上)。
确实,改造之后的房子干净明亮家具齐全,还能享受到大房企的物业管理。
只不过,有些人可以考虑撤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