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数以万计的数据流铺天盖地的砸过来,我们或随波逐流,或奋力挣扎,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妥协,以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技术和工具的出现成为触发媒介。我们通过工具扩展我们的力量,控制周围的环境——控制自然,控制时间,控制距离,控制彼此。大脑神经的可塑性使得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了专属痕迹。而互联网这样的智力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要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心智性和社会性的适应。
互联网的发展转变了人类之前工业化的思维方式,以前我们总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强调要由浅入深深入阅读,但现在面对大量的数据和高速更新的信息流,我们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学会透过本质看现象,从深阅读变成了浅浏览,信息时代的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以浅薄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一个像高速数据处理器一样的东西,而这里有一个悖论,互联网在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同时,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每个人在占据了众多资源的同时,却再也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专心的深入阅读某一个页面上的文字。我们习惯于基于屏幕的阅读,匆匆地浏览和扫描各种信息,却只看关键词,一次性、以及非线性地浏览着一个个网页,我们正在从私人知识的耕种者发展为电子数据丛林里的狩猎者,我们,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现代的人们都习惯了同时做很多件事情,看似效率极高,时间利用如此彻底,但实际上,其结果是精力的分散和工作效果的降低。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频频打断会分散我们的思维,削弱我们的记忆力。而且在处理多重任务时,需要我们付出切换成本,越是频繁的在几个任务之间切换,越是会造成精力的消耗。其实,我们在网上执行多任务的时候,就是在“训练我们的大脑去关注无用的废物。”
其实精力分散也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一件痛苦的事情或者难以解决的事情,无法放松和转移注意力,其结果很可能是钻进牛角里出不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注意力打断和转移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互联网鼓励的持续不断地精力分散确实一次接一次的走神造成的,并且阻碍着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
当然互联网的使用也并非对我们的大脑没有任何好处,例如手眼协调、反射反应、世界信号处理等低层次的或者较原始的大脑功能还是得到了增强的。但是即便如此,数字环境在鼓励人们广泛探究各种主题的时候,也始终只能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
朋友,想想看,你已经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或者阅读一篇文章了?
你,还能深入阅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