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成都彭州发生了一起拾荒汉自行车被盗案,屁大个事儿你也拿来说...把鞋子放下,听我说完。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拾荒汉在路边打盹,醒来之后发现停在一旁的自行车被顺走了,据说当时拾荒汉都要哭出来了,因为跟车一起丢的不仅有回收的废品还有放在车框里用袋子装着的12万现金!!
突然觉得被这个拾荒的炫了一脸富...
反应过来后拾荒汉屁颠屁颠的跑去报警,警察叔叔通过监控迅速破案,一分不少的追回了遗失的12万人民币(人生的大起大落也没sei了)。
民警找回被盗现金后,问他为什么不把钱存银行,他说曾经也存过银行,但是总觉得银行“不安全”,又取出来随时放在身边。
大多数人或许觉得他的想法很可笑,银行怎么会不安全,但是我觉得他的担忧不无道理,近年来,确实发生了多起“银行存款失踪案”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舆论。
银行一直以来在大众的眼里,存款安全性是相当高的,但是近期银行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接连出现“银行存款失踪案”,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界定责任?在银行里的存款还安全吗?
首先要清楚“存款失踪”是什么情况。
所谓“存款失踪”,是指存款未经正常流程,从储户的账户转移到其他账户,或转化成理财产品。根据目前发生过事件来看,主要有5种情况:
1
信息泄漏
由于账户、密码等信息泄露,犯罪嫌疑人利用技术克隆了银行卡,通过刷卡或直接支取等方式,盗走储户卡里存款。近年来,这样的案件爆发了多起,很多储户往往银行卡还在自己手里,其中的存款却在异地被取走或盗刷。
2
混淆储蓄和理财产品
一些储户出于投资理财的需要,或轻信银行员工的介绍,将个人账户里的存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或其他金融产品。当然,还有少数储户本来就缺乏基本金融知识,一开始就错把这些非存款产品当成储蓄存款。
3
存单质押
前些年,一些企业与储户签订借款合同,直接支付给储户等人“借款利息”,条件是储户提供个人存单质押给银行,为其银行承兑汇票提供全额担保。之后,银行冻结这部分存款,如企业出问题则存单被用于偿还承兑汇票的垫款。
4
高息诓骗
一些中介人以高额“利息”为诱惑,将存款骗取到其他企业或个人账户。如近期发生的巨额存款失踪事件,基本上与此有关。不法分子以核实存款为由,获取储户账户密码或网银工具,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骗得储户团团转。
5
快捷支付漏洞
快捷支付虽然使用方便,但其中漏洞很多。如支付宝的快捷支付,每次付款只需输入支付密码和手机校验码,就直接从该卡扣除款项。银行卡号及手机卡一旦被人拿到手,卡内资金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快捷支付功能盗空。
上述几种“存款失踪”虽然都属于个案,但是无疑使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安全感出现了裂缝,另外14年末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银行可以破产且偿付限额50万元,也说明了银行绝对保障的神话不复存在。
分散投资、储蓄保证资金安全
1,将一部分资金转换为可以随时变现且不容易贬值的资产。
2,投资稳定的基金,利率比银行高就行,放银行基本是在稳定亏钱,因为一般来说利率跑不赢通胀。稳定的货币基金,在避免通胀损失的前提下保有较高的流动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3,生活备用金分散储蓄。
前面讲到的拾荒汉据说今年50岁了,那12万是准备攒下来讨媳妇的,看到这里我觉得挺可惜的,假设他20岁开始攒钱,30年间攒了12万块,那么35岁左右很可能攒了6万,6万元哪怕是放在只有5%年化利率的稳定基金中,他50岁的时候也已经变成了12万多,而且还没有加他35岁到50岁之间这15年间的收入。为什么说财商教育如此重要,达到同一个目标,善于理财的人会远远比不会理财的人收获更多而花费的时间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