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看上的可远不止是菜贩的生意。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从CNNIC之前发布的报告来看,2017年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大约是1/3,到2020年已经超过一半,达到52.3%,特别是进入2020年,可以明显看到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已经非常缓慢了,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速明显快,当然农村人口减少而城镇人口增加也会有影响。但我们再看,2020年3月到6月,新增网民3625万,其中3063万为农村网民,占84%。另外,这3625万新增网民中,3546万是新增的手机网民。所以整体来看,农村正在直接跨过PC时代,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原本已经饱和的市场正在加入新的增量。如同修路、通电、联网一样,当然也可以包装成“五环外移动互联新基建”之类的热词,但其实说白了,就是手机下乡。
那拥有手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将成为微信、淘宝、拼多多、快手、头条的用户,即使身在山间地头,你也能使用这些工具接触到天南海北的人、需求和信息,同时一部分行为变成数据,成为各个巨头们数据库里的一行行data。
数据来自CNNIC,使用dannydata.com绘制。虽然横轴时间段截距不同,但是趋势还是这个趋势。
与此同时,第一产业的生产力也在提升。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逐年下降,但增加值在上升。只从农作物产业来看,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而农业总产值明显上升。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年鉴,使用dannydata.com绘制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年鉴,使用dannydata.com绘制
还可以看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上升。但是相比城镇居民的增速并不高,而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大约只是城镇居民的37%。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年鉴,使用dannydata.com绘制
我们不探究上面这些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和成因,因为实在是很复杂。但是只是从这些现象或者或结果来看,依然可以看到其中蕴藏的趋势和机会。简单来说就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智能手机,在这个趋势下,谁能将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可以应用到这个新增市场,使农民或相关产业从业者提升生产力并更多收入,谁就能拿到这部分增量红利,补足闭环,甚至更进一步,开拓出新领域。
农业产业链条和创投方向
农业产业链条,本质上也是“产”和“销”,种业公司、农药公司、设备公司、研发机构等等生产对应的生产原料和工具,并把这些原料和工具卖给种植户,也就是农民。农民卖入这些原料后,开始种植,生产成瓜果蔬菜这些农产品,在卖给批发商,通过运输物流到达终端市场。
在这个链条中,已经有多个创投方向开始入局了。比如农业SaaS、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植保无人机或种植无人设备,都是在提升“产”的能力,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产量和质量。而农村物流、农产品配送、农业电商更多是解决“销”的问题,减少库存周转,尽可能让供应和需求更高效的匹配。
农业产业链条和农业创投方向
从近几年的投资数量来看,投向提升“产”能力方向的数量和投向解决“销”问题方向的数量其实差不多,各个方向都能查到有创业公司在做,有资本在投。相对来说,“产”里面的无人设备和“销”里面的农村电商更热门一点。
近5年农业创投方向数量,数据来自稀牛,使用dannydata.com绘制
只要有机会,就能看到各大厂的身影。
腾讯的农业布局
比如腾讯,之前我们在【引用前文】初步观察过腾讯的投资布局,其实在数字农业上,鹅厂当然也有下注。毕竟从微信的渗透率来看,每新增一个手机网民,大概率也就新增一个微信用户。而从前面2020年新增网民的情况来看,腾讯其实自然而然的就会“连接”到新增的农村网民。
在“产”方面,腾讯在外部投资上一个是和新希望合资成立新腾数据,主要面向政府数字化和农业产业互联网,看起来更像是ToG的。另一个和东风、新华保险、邮储银行等金主一起投的丰疆智能,主要是做无人农业设备。除此之外, 在海外投资了一家以色列公司Phytech,这家公司主要是通过在农作物周围安装传感器,收集数据,建模,生成灌溉建议,推送给种植者,提升他们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腾讯内部主要是一些“实验室级”尝试,比如1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鹅厂养鹅,包括19年和20年和荷兰一所大学合办“智慧种植大赛”,之后都查不到更多商业应用的落地情况,看起来AI种菜养鹅这个事更多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过说实话,这事要是真是能成,应该就像无人驾驶一样,是个挺大的突破。
在“销”方面,一方面投了社区团购的兴盛优选、食享会、同程生活,同时也投了多点mall、每日优鲜。
所以看起来,鹅厂自己会相对专注在“产”上面,在技术上找突破。而“销”这个事本身也不是腾讯的长处,或者更多是交给拼多多来做,或者投一些其他新兴的社区团购,反正坐拥微信这么张大网,鹅厂的底气还是足的。
微信用户增长趋势,数据来自dannydata.com
阿里的农业布局
相比于腾讯,阿里看起来想做的更多。今年连续投了社区团购十荟团,18年则是投了农产品电商汇通达和赶街网,再之前是16年投了后来命运截然不同的易果生鲜和盒马生鲜。在“销”这件事上面一直有落子。
阿里在内部明显对农业有明确规划,包括内部专门成立了数字农业事业部。这样一来,阿里云加上数字农业事业部可以在生产和种植上尝试数字化和AI,蚂蚁金服可以在农业金融、农业保险上做文章,菜鸟和1688可以支持物流流通,再加上淘宝和淘宝直播做线上销售、盒马做生鲜超市,十荟团做社区团购,线上线下全覆盖。阿里看来是既要在“产”上有突破,也要在“销”上全覆盖,digital all。当然,虽然看起来从阿里云到蚂蚁金到1688再到淘宝,阿里可以在每个环节为农业产业链赋能,但这条看起来很美好的链条隐含的风险是,似乎并没有一条主线能将AI种植、农村金融、物流流通、农产品电商这些业务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百度、美团的农业布局
百度的布局则基本全面围绕着AI内核来做的,比如2020年投资了主要做无人机和无人农机设备的极飞科技,再之前还投了要智慧养猪的佳沃天河,以及做无人智慧农场的博创联动,和做农情检测和病虫害监测的麦飞科技,看起来就是AI能和农业生产结合的点,都要尝试看一下有没有产出和落地的可能。内部的尝试,也和腾讯类似,主要是用AI技术尝试增产增质,但目前看起来还在实验阶段。
美团在2020年1月份投资了肉联邦,就是那个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品牌。在19年美团还尝试做了一个无人农场试水,也是用AI量化种植,不过和腾讯与百度的尝试一样,目前来看也就是尝试。
拼多多的农业布局
五环外起家的拼多多在农业这件事上虽然没有太多外部投资,但应该是唯一明确把“互联网+农业”写进年报并作为公司核心战略规划的。agriculture这个词也在2020年拼多多的财报里出现了21次之多。拼多多,既不叫买多多,也不叫省多多,核心就在这个“拼”字。把消费端零散的需求“拼”起来,把生产端零散的产能“拼”起来,通过平台和算法为供需两端建立匹配,双向降低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后,消费端能享受到更便宜的产品,生产端能获得更多收入。而生产端获得更多收入可以更新设备,尝试新技术上,再提供更高产量和质量的产品,再提升收入。而生产端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需求是不是也可以“拼”起来,对接到更上游的制造商与研发机构呢?我们前面说了阿里在农业布局上可能缺少一条主线,那相比之下,拼多多的主线则是比较明确的“拼”了。
在具体行动上,拼多多自己推了多多买菜,尝试社区团购,也和农业大学合办“多多农研大赛”。
虽然拼多多目前相比阿里还弱小很多,在核心业务上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远不如成熟的阿里,但或许在“互联网+农业”这件事上,拼多多跑得更快一些。
拼多多和阿里收入对比,目前还很弱小,数据来自dannydata.com
所以总体来说,在“产”这个环节,各大厂自己多多少少都会尝试下AI种植这件事,把各种种植因素量化收集并建模后,看看能不能增产增量。但这个事吧,都在试,谁也说不好谁先试出来。除此之外呢,也会偶尔尝试投下无人机植保,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之类的,反正钱多,广撒网嘛。在“销”这个环节上,还是各个电商大厂更卖力一些,直播、社群团购,农产品电商齐上阵,再拉上地方政府签合作,比目前雷声大雨点小的AI种植热闹多了。
所以你看,互联网巨头盯上的可远不只是所谓的菜贩生意。从种到卖,各个环节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说不定哪天无人机就直接从无人农场把菜给你送到窗户边了,赛博农业2077可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