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位很有名的法律经济学家叫熊秉元,他除了参与编写了台湾高中,大学里关于经济学方面的教课书外,还极擅长跨界将他法律与经济学的维度扩散到生活中微不起眼的小事里,写的一手实诚有趣的好段子。
读他的书里发现,貌似他特喜欢整蛊他儿子,比如,没事就问他儿子开个面包店,会选择做十种面包还是一百种?等小家伙两眼发光,无限神往的选完一百种后,就开始教他儿子“多多”不一定“益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多元化的程度,在基本的广度之后,深度更为重要,总算是彻底的毁了小家伙童年里的糖果屋;另外,他还规定每周末收拾完房间后才能开口领零用钱,如果小家伙忘记领了,就趁机黑了零用钱不说,并教育他,“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成本低;别人借箸代筹,成本高。自己的权益自己不照顾,怪谁?”
更有一次,父子俩逛个街这种平常小事,他都能将路边的一只小狗数次给他那6岁的儿子指成猫,唬的小家伙一愣一愣哒,直到走回家都闷闷的若有所思。
不过没过几天,小家伙依样画瓢的也故意在路上跟他将小猫指成了狗,给他频频引来路边大妈同情的目光,潜台词就是“这么灵醒的孩子居然会是个弱智”。可他事后却毫不避忌得瑟的认定,他这是在示范和传授小家伙何为“指鹿为马”,及如何避免常识,权威在直觉上的误导,通过独立的思考,更加系统性的检验方法来弥补直觉上的缺憾…
嗯,居然还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There are no facts,only interpretation.
也不知道经济学的萌芽最终有没有播种进小家伙的心里,不过据他说小家伙在小学里,但凡学校邀请家长到课堂介绍自己的专长时,都不会叫他这个老爸去,当有人问为什么时,小家伙总是很悲切的叹一口气说,“可是,他只是一个教授。”还好,小家伙最终还是心智正常的长大了,过了指使他这个老爸出门四处为他租漫画书的高中后,在大学里很给面的修了他的经济学课。
哈哈,其实,有这样一个老爸看护长大,也是很有意思的。
好吧,即将11月了,我想我老爸啦~
睡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