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而言,经常面对排序问题会感觉很抓狂。公文的书写要重视排序,每个领导每个职务都务必清楚准确。每次重要会议之前,会专门安排人进行领导排序,摆放席卡,这个人一定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机关人,熟悉每一位出席领导的职位,知道他们的前后坐席位置,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排序不当,引来各种非议。开会之前,一般大领导的秘书都会前来会场踩点,熟悉领导出场路线,当然,重点看其领导的席卡是否摆放正确,如果不规范,还有立即更改的可能。最让人头疼的是,临开会了,领导突然表示临时不来,让人立即有种崩溃的感觉。和一位外事工作的朋友交谈,他曾经多次随着领导去国外考察,也接待过大量的外国来宾。他说很多国家一些部门的外事接待也十分简单,会谈桌上什么也没有,更别说什么打印好的席卡,纸笔了。
今天看了熊大师的文章,不知是否为这种现象的找到了本源。排序就是一种礼仪,这种礼仪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嘛。早在周王朝时期,就有所谓的“周礼”,是靠一整套宗法制度维系在一起的,而这些复杂的宗法关系必须仰赖复杂的礼仪来维系。在《左传》中,就有菜国太子站错位,引起他人议论的例子,说明人人都重视排序,因为如果排序出了问题,往往就预示着国家或家族的动乱。信心的动摇会造成局面的变化,所以,再复杂的繁文缛节也必须保证不出任何闪失。当时的礼仪,做过度了容易造成僭越心理,做不足就容易涣散凝聚力,所以才要格外讲究既不过分又不欠缺的中庸之道。熊大师提到,儒家学问最难学的不是《论语》的“仁”,也不是《孟子》的“义”,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繁琐到无以复加、令人生畏的仪节。这些繁琐礼仪在宗法系统维系的封建制度里有其特定的合理性。到了今天,很多的礼仪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但是这个排序礼仪,至今存在,而且,中国人对这个最为敏感,一般重要人物的出场排序只要稍稍有点变化,各种猜测就会风起云涌,人心就会不稳。所以,重视排序,对组织的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作用也还是在的嘛。况且,更多的繁文缛节已经大量省去,如果你也厌烦排序,下次必须面对时,是不是会有一种历史感,或者能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面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