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论哪些人最让人头疼?要数赶不走的熊孩子和扶不起的熊老人,熊孩子大部分是惯得,基本解决方法靠打,一顿不够就两顿,当然了这个办法是针对熊孩子的,有家教的好孩子不需要暴力教育。
熊孩子的父母很少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毕竟还是个孩子,等长大了就好了”。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等长大了自然有社会来帮你揍他,教他做人。到时候孩子反过来怨恨父母,甚至仇视父母的时候,希望这些父母能用平常心对待,你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怎么样,自己心里没点数吗?把自己的孩子当神一样供着,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可爱,特别与众不同,骚扰他人、破坏公物、大吵大闹的时候父母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声音大,比别人动作快,比别人脑筋活,这要是放在古代起码是个帝王将相的水平吧?
在这里“古代”求你们放过,论捣蛋的格调,这些父母眼里的“精英”熊孩子们,连入门级别都没达到,还在门外十八线徘徊着呢,估计这辈子都赶不上了。
要说历史上有名的“熊孩子”不算上乾隆,雍正都不服。乾隆可是拥有“各类精品字画点赞狂魔”、“各种名胜古迹‘到此一游’先驱”、“各种乡土诗开创者”等等称号的,在他乾隆眼里就没有不能点赞的字画,没有不能刻“到此一游”的景点,写不完的口水诗。放到今天来看差不多就是一个位高权重一米六(乾隆身高)的熊孩子,硬要给鲁迅写序,硬要给周杰伦写歌词差不多一个意思。
他一生有一千八百多枚衿印(就是书画作品上盖得章),并不是刻着玩玩的,每一枚印章他都用过,用来干什么呢?就是在那些古人字画上盖上去,相当于现在朋友圈点赞了,由于他是皇帝,他的赞自然要比别人更有个性,更独一无二。
一个两个?那真是不够熊,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乾隆一印十几二十个的都是少的,也就那些字画篇幅小,真有大的他能把一千八百多枚印章都给印上去。这还不算完,他还直接在人家的原作上做评论,也不知道他怎么下得去手,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他也做了个评论,跟王羲之比起来乾隆那手“蟹爬字”,他心里没点数吗?他还真的没有。
可能有人会说,他是乾隆啊,他在这些艺术字画上写字印章不会提高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吗?用个我们珠宝界的道理来说明,一块好的玉石如果是非常完美,几乎没有瑕疵,浑然天成,那么它需要经过的加工越少越好,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已经足够大了,人工后期加工只会画蛇添足破坏它的美感。从吃货的角度分析,越是贵价的食品越不需要繁复的烹调,上等牛排尽量保持其鲜嫩的口感,连烧熟这一步都省了。也就是说越是美好的事物,越少改动,否则只会破坏它的美感。乾隆随便在珍贵字画上题字盖印就是熊孩子的行为,虽然比我们现在的熊孩子有格调多了。
乾隆“到此一游”的品味随处可见,西湖、香山、泰山、西山等等名胜古迹,他都题过字,写过诗,说到写诗,不要以为只要是个皇帝写得诗词就有档次,为什么语文书里没有收录乾隆写得诗?据说他可是写了四万多首诗词,如此惊人数量的作品却挑不出一首来,反倒是让只留有不到四十首诗词的李后主拔得头筹,让我们顺口就能念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来品味一下乾隆皇帝的诗词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这句诗真是相当地朴素了,总有一种浓浓劳动人民的气息。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这不是日记本里的话吗?真的不是为了押韵而写得吗?
“元正大礼贺慈宁,翌日重华凤辇停。”又是日记本之作,你陪你亲妈吃顿饭用得着写得这么详细吗?甄嬛看到这首诗都要气晕过去了,教出来什么玩意儿?
以上几句诗不过是乾隆写得许许多多诗文里的沧海一粟,非常朴素直白且有浓浓没文化的气息,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写了四万首诗,依旧没什么出色的作品,依然大义凛然地让他的大臣们各处诵阅。果然自己熊还生怕别人不知道,“快来看啊,我今天又在孤本上乱涂乱画啦”、“快来看啊,我写得到此一游啊”、“快跟着我念,我随口说得几句废话啊!”
果然“熊”的没底线、有格调、不害臊,那些熊孩子你们连比“熊”都比不过别人,还指望能有出息?还是乖乖改邪归正吧。
送上被“熊孩子”坑害过的证人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