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导读:
一份清晰的规划,应该让人如同看到一颗树。产品的目标是这棵树最核心的树干,策略和项目围绕目标逐层展开,开枝散叶。作为初创企业,产品的现状、目标、策略、资源获取方式应该如何确定?
全世界用户最多的培训学校ERP“校宝”副总裁李杰为你讲述产品规划方法论,帮助企业有计划地建造城堡。如果想要获得李杰老师的个性化指导,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BP,加入蓝象营。
李杰——校宝副总裁SaaS领域资深产品专家我的分享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经典的why、what、how。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理清楚为什么要做,再思考具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计划不如变化快,为何要规划?
我们都知道计划不如变化快,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规划呢?制定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明确产品的发展目标和策略,统一团队的思想,争取核心需要的资源,最终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1
分享两个亲身经历上个月,我在蓝象营参与了一次迭代会活动,希望帮助营员们梳理清楚自己创业的目标和策略。
1天半的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教育出身的创业者都有很好的创业初心,找的切入点也都不错,但是具体把一个好的idea,转化为投资人和自己的团队可以理解并相信的商业目标和策略呢?这方面是目前教育领域的创业者所欠缺的。
再以我们自己公司校宝为例,创业了若干年,有了一定规模的团队,产品线已不止一条,相比早期的创业公司,各条产品线的运作模式也初步成型。
这时候,如果每条产品线没有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发展目标和策略,那就很容易让团队陷入一种日复一日的搬砖状态中,团队成员比较难有早期创始团队筚路蓝缕、开天辟地的梦想和激情。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种目标感的缺失会导致的团队日常平庸化的工作,是很不利的。
2
产品规划是一步步建造城堡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尝试回答下初创企业为何要做产品规划的问题。
如果把初创企业定义为A轮及之前的公司的话,天使阶段及更早期的初创企业,产品线单一,做产品规划,也就是做业务规划,也就是公司规划,目的是为了让投资人、创始团队的成员都有共识,觉得这事靠谱,愿意投钱、投人进来。
到了A轮左右的初创企业,人数可能上百甚至更多了,有了一定的产品线分工,做产品规划,向上同样是争取董事会管理层的投资,向下是要让团队对要做的事情有共识,齐心协力往前冲。
其实,相比初创企业,我经历过的更成熟的企业,对产品规划会更加重视,因为人更多了,制度和流程也多了,要考虑的风险也更多了,所以做产品规划时更加严谨,要经历很多轮的讨论。
目的其实和初创企业做规划是同样的:要让产品的相关干系人对产品有一个愿景,让大家明白,我们不是在砌砖,而是在有计划地造一座城堡。
通过明确产品的发展目标和策略,统一团队的思想,争取核心需要的资源,最终在竞争中,上下同欲者胜!
3
初创公司执行规划时要灵活应变凡事有利有弊,上面说了做规划的好处,通过规划实现上下同欲。但实际推进过程中,因为市场或者技术的变化等,需要灵活应变。
这也正是我们平时说的计划不如变化快,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产品规划的方向和目标可以相对稳定,但策略和实操上需要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而大公司,一般规划制定就已耗费了大把的资源,路径依赖比较厉害,所以一般规划定了调整起来就会慢很多,这也算是做规划的一个弊端了。
所以我们辩证地来看,初创公司相对大公司,资源少是劣势,所以要集中资源做事情;调整快是优势,所以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
初创公司做规划,也就是要明确一段时间内公司资源all in的事情的目标和策略,单点突破。但在具体的策略和执行上,必须敢于随时调整,拥抱“计划不如变化快”才能跑赢大公司。
具体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我们做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规划实现上下同欲。我们把规划当做一个产品来看,它面向的用户都有哪些人呢?
规划的用户可能有:投资人、合伙人 或者 你的下属,兄弟团队等。他们主要可概括为两类人:一类出钱的人,一类出力的人。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正是规划要回答的问题,一般有以下4个问题: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去到哪里?我们怎么过去?我们需要哪些资源?
这4个问题,我把它们概括为STAR模型,用来指导自己做规划,接下来具体每个展开说一下。
1我们现在在哪里?这个问题,可以细分为以下3个方面:
1)产品定位是什么,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2)产品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关键的运营指标如何?市场上的用户反响如何?
3)从内部和外部综合来看,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我们要去到哪里?这个问题,可以细分为以下2个方面:
1)产品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代表的是产品发展要聚焦到的方向。围绕终极目标,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过程性目标。比如某个阶段,目标可能是拉新,也可能是提活跃,或是增加营收等。
2)用来衡量目标达成情况的KPI是什么?一般来说,如果是全新产品,一开始的目标往往是拉新,那么KPI就可以定为注册用户数达到多少。对于拉新已不再是瓶颈的产品,KPI可以定为活跃用户,至于具体是日活、周活、月活 要看不同的业务特性。
对于活跃用户也已很多的产品,KPI往往会考虑变现能力相关的指标,比如 营收、毛利率等。
永远要记得,KPI只是一把尺子,用来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已,就跟我们会用身高和体重来表征一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但身高和体重本身不是养一个孩子的目标所在。
3我们怎么过去?清楚了现状和问题,也有了下个阶段的目标和KPI,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在现状和目标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1)宏观上,要达成目标要重点投资的策略方向。
2)微观上,上述策略方向落地下来的项目计划。
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只有项目较多的产品,才需要先梳理清楚策略方向,再来分解成项目。对于一些小产品,需要落地的项目较少,也就没必要先确定策略方向再做项目分解。
4我们需要哪些资源?这个问题看着比较好理解,但实际做规划时,很多人容易忽略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定了目标和策略,但最终没有资源要求的规划,都是耍流氓。这说明制定规划的人没推演过项目落地过程,所以对资源没概念。
一般来说,所需资源分为两类:人力,资金。
通过项目计划,我们可以大致预估这个项目需要的各工种的人力,以及市场活动经费等资金的需求,从而得出一个大致的人力预算及资金预算。
说完了规划要回答的上述4个问题,下次各位做规划时,脑子里能想起STAR模型,基本就不会遗漏大的方面了。
分享实例,具体如何一步步做规划?
我们看一个产品规划的实例,让大家对具体怎么做规划有一个比较具象的感觉。这是我们公司内部一条新产品线“校宝秀”的2016上半年规划的一个精简版本。
说起校宝,业内比较熟悉的是我们的ERP产品,ERP产品主要为机构解决内部运营管理的问题,我们内部称之为机构管理神器。而校宝秀则定位为专为机构打造的微信招生神器。
这样子,通过校宝秀 校宝ERP,我们就可以为机构提供前台招生 后台管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1规划的现状部分
首先,开门见山说清楚“校宝秀”的产品定位,是一个微信招生神器,帮助机构解决招生难题。
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个产品的现状,罗列出关键运营指标的最近表现,就跟体验报告一样,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现状。
进一步给出的历史趋势,让大家清楚现在看到的这个结果,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演变过来的,一些大的数据波动背后,有哪些产品或者运营的动作,让大家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最后,给出目前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来说可以从最近用户反馈最多的热门问题中去提炼,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增加用户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问题。
2规划的目标部分
校宝秀去年11月份上线前,我给团队定的目标是拉新,KPI是注册用户数,目前注册用户数量已比较可观。
所以,现在规划下一阶段目标时,我给团队定的目标是活跃,KPI是活跃用户数要达到数千。
这个KPI,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注册用户数和活跃率 两个子KPI,我们预估了一种可能的达成路径。当然,假使到16年6月,这个总KPI达成了,也不一定是按照我们现在假设的路径来完成的。
之所以做KPI分解和假设,是为了逐步提升团队同学的业务判断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将来的规划能更靠谱。
3规划的策略部分
对应主KPI,及两个子KPI的分解和假设,这份规划的策略部分也就大致出来了:基本上就是拉新和提升活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拉新部分,我们原来主要是基于微信在拉新,后续会考虑全渠道去拉新,这里面会涉及到渠道的优先级判断,这也是策略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提升活跃,我们重点是丰富校宝秀的招生模板,其次是优化产品体验和客服支持。这里主要是呼应现状部分提出的问题,把问题用对应的策略解决掉。
依据这些策略方向,我们制定了几个方向上具体落地的项目计划,包括预计完成时间、对应的项目负责人等。
4
对于资源的需求
规划的最后,是提出对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和资金。
以人力为例,根据上述的目标和策略,有那么些个项目要做,对应的人是可以预估得出来的,各种职能的人力缺口也就大致有数了,可以有计划地招人去。
资金,一般主要是市场费用,比如拉新的奖品激励,会议举办费用等,对应每个项目,也大致可以加的出来需要的总的资金预算。
5
存在的问题
看了这份规划实例,大家觉得它能回答之前我们说的做规划要回答的4个问题吗?其实这个规划也还有不少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可能也是大家将来做规划会疏忽的。
1)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有一定的数据支持,但缺少用户反馈的分析;
2)到了16年中,产品会做成什么样子?不知道,没看到“产品大图”,无法让大家看到在造的城堡会长成啥样;
3)招生模板丰富是最为重要的提活跃策略,打算怎么做?不知道。核心策略的落地项目思路不明确,风险较大;
4)项目计划中的项目假设都做了,就能完成目标了吗?不知道。因为各个项目的目标还不明确。
所以,分享给大家的这个规划,主要是看个框架,具体到业务细节上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STAR模型小结
最后,我将STAR模型做一个小结,希望帮助大家理解这几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基于自己产品的定位,通过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确定下个阶段的目标和KPI,这个是最核心的。
然后,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和KPI,找到最合适的策略方向来打,具体的项目,都是为了策略的落地而服务的,每个项目的子目标,也是和策略、总目标一脉相承下来的。
具体到项目上,我们就可以估算出大致对时间、对人力、对资金的需求,尽可能做到有备而战。
所以,一份清晰的规划,可以说就是如同让人看到了一颗树。产品的目标是这棵树最核心的树干,一切的策略和项目,围绕目标逐层开枝散叶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