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真好,49岁才火的赵立新,一点也不油腻】
今年,国内接连出了不少爆款综艺。
比如最近一档大型原创场景式读书综艺《一本好书》,开播第二天就在豆瓣上开出了9.4的高分,有望成为文化类节目中的一匹黑马。
而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作家毛姆的扮演者赵立新。
好的演员就是让你忘记他本身是谁。这个刚满50岁的中年男人,在舞台上演出了青年时期毛姆的一身文艺与才华。
话剧一开始,就是他缓缓走来的自我介绍,高超的台词技巧和炉火纯青的演技一下子就把观众的代入了舞台情景中。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说到:“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而赵立新本人,就如同毛姆,如同书中的思特里一样,也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月光,从未放弃。
01
赵立新是谁?很多人认识到他,是在去年的《见字如面》。
还记得那封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情书"的《与妻书》么?赵立新的每一个停顿,每一次眼神的放空,都让人仿佛觉得,是林觉民站在我们面前,读出那封写给妻子的诀别信。
现场观众更是被感动到颤抖:
如果说《见字如面》只是开始,那么《声临其境》就是爆发,让这位实力演员从此成了“流量”时代里的一股清流。
《声临其境》第一期邀请的嘉宾是周一围、潘粤明、张歆艺和赵立新,不少人都是冲着《演员的诞生》夺冠的周一围和《白夜追凶》里爆红的潘粤明去的。
对于赵立新,这个一头小卷发、一撮小胡子和一双小眼睛的中年男人,大多数年轻观众并不熟悉。
据说在赵立新上场的时候,节目收视率一下子掉了下去,可当他一开口,所有人都震惊了。
结果那一期节目的收视率急剧上升,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同期节目《演员的诞生》,一举拿下当天的收视冠军。
这一次征服观众的,除了他的声音,还有他的才华。
赵立新配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影片,一段是《魂断蓝桥》,一段是《功夫熊猫》。
特别是《功夫熊猫》,他用的是全英文配音。也因为这段英文配音,他顺便展示了德语、俄语、瑞典语、西班牙语......
更让全场震撼的是他出场后的一段话剧表演,全程大段台词独白,蕴含了饱满的情绪。
就连三位同场的演员都忍不住鼓掌感叹。
于是赵立新火了,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追问这个声音的主人是谁。
很多人都会有种感觉,赵立新好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怎么都想不起来。
2016年,赵立新凭借国安反谍剧《于无声处》中“陈其乾”一角,拿到了22届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
在此之前,他已经演了多年的配角,你可以在很多戏里找到他的身影——
他是《大明王朝1566》里那个精明却带有悲情色彩的沈一石。
大女主剧《芈月传》里,他是天不怕地不怕、全靠一张嘴通吃天下的张仪。
他是《芳华》里的政委,那个最舍不得文工团解散却到最后没有掉下一滴眼泪的人,只是在吃散伙饭时说了一句,“再见了,亲爱的战友,干杯!”就让导演冯小刚泪流满面。
还有《猎场》里那个藏在幕后的上市公司董事长。那个魔性的笑声和让郑秋冬、林拜直冒冷汗,可见他的演技能制造多么强大的气场。
从最开始的龙套岁月,到如今的配角专业户,十多年的坚持,赵立新不但没有丝毫怨言,反而让每一个配角都变得丰满和真实起来。
他的爆红丝毫不让人意外,这是源于他半生学习的沉淀与厚积薄发,是他对于细节的苛求和执着,也是他一路坚持初心的必然结果。
就像金星所调侃的,“他就是一个吃火龙果都要吐籽儿的男人”,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对于演戏,他真的就是这么较真。
为了角色设置整套动作,为了细节抠上整个上午,这些都是赵立新演戏的日常。
02
赵立新对演戏的痴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1968年,赵立新出生在河南郑州。因为兄长的缘故,他看了很多书,该看的不该看的全看了,于是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时候的赵立新,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
怀着对文学的热爱,赵立新考上了中戏的戏剧文学专业,由于优异的成绩被公派到了俄罗斯进行学习。
留学语言是一大难关,赵立新迎难而上,为了热爱的学业,只用8个月就学会了俄罗斯语。
毕业后他直接前往瑞典,并进入了当地一家私人剧场担任戏剧导演。没过多久又学会了瑞典语。
期间他被一位艺术总监看中,将他塞到正在排练的话剧《塞莱斯蒂娜》中,并专门为他设计了一个叫“魔鬼”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
8个月后,赵立新成了男一号,用瑞典语说大量台词。首演结束,《瑞典日报》用整版介绍他,“大家都在谈论瑞典‘国话’来了一位神秘的东方人”。
也是这部话剧开启了他在瑞典国家剧院的戏剧生涯。
隔年,他就拿到了欧洲文化首都最佳剧目奖以及外国最佳剧目奖。
本来可以在国外大放异彩,但是他在2000年选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了中央戏剧学院课时最多、跨专业最多的老师。
发光发热了6年,赵立新带出了无数好学生,汤唯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等到2006年,迫于各种原因,赵立新结束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开始投身影视剧。
而同时,他也没有放弃戏剧舞台,如今仍旧保持着一年一部的频率参加演出。按照他的话说:这个舞台是难以割舍的。
他热爱话剧,他想要跟中国的观众有心灵层面的交流。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他在台上酣畅淋漓,台底下原本就为数不多的观众,回馈给他的却是一种巨大的疏离感。
但是这个执拗的男人,带着一腔热血与不变的信仰,执着地在文艺界耕耘着。
他演戏,哪怕是十年如一日的配角,也希望能给观众带去些什么。他是老师、是编剧、是演员,而在所有这些外在的标签之下,他的自我定位一直没变——他是一位表达者。
他曾在《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中提到:“我的表达被接受了,皆大欢喜,没被接受,那我也表达了。”
就算市场不需要他,演不下去了,他还自我调侃,可以去当主持。只要能表达就是好的。
痴迷是因为热爱,苛刻是因为专业,他就这样在中国的影视行业里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就像他仍坚守着自己接戏的“两不”原则:苍白、单一、没有血肉的角色不接;谄媚市场的不接。
无论之于娱乐圈还是之于这个时代,他似乎从未寻求改变,做出迎合。
03
然而平衡事业与生活,终究是件困难的事,这也是大多数明星的困扰。
赵立新把时间献给了话剧和影视行业,所以跟儿子的相处时间并不多。突然有一天拍完戏回家,儿子出来,他恍惚觉得,这是谁家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那感觉特别无奈,也特别悲伤。”
不过好在儿子并没有与赵立新生分,反而特别关心自己的父亲,支持父亲的事业。这也让赵立新十分感动,希望自己能塑造出更多更好的正面角色,让孩子们向英雄学习。
对待学习这件事情,赵立新是严肃的。他经常几本书同时看,有时间还会写作。
如果不是十年如一日地看书、思考与写作,又哪里会成就如今这眼神深不见底、充满睿智的男人。
他曾经说过:“人的思绪是没有边界的,一旦飞扬开来,也是没有道德约束的,所以人是需要自省和自律的。”
他的自省与自律,他对表达信仰的坚持,终于让他在49岁这一年被观众认识了,并且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冯唐曾写过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赵立新觉得,自己很难和“中年油腻”关联起来。他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还有许多事情想要去做。
的确,这个被调侃连睡觉都穿三件套的男人,生活里永远都是一副绅士模样。
这个有才华、有颜值、有衣品、有信仰、有坚持的中年男人,更像是一个还在与俗世抗争的大男孩。
如同他在《一本好书》饰演的毛姆所说: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感谢他心中尚存的傲气,没有被时光消磨掉,支撑他走过了无数的困苦岁月。
感谢他这一路走来,还忍得住孤独,坚守住了对戏剧、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希望文艺圈有更多的赵立新。
本文作者 | 兔兔鱼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