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中,笛福把“出海”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在父亲第一次劝告下,“我打定主意,再也不想出海去,而是照我父亲的愿望,在家里呆下去。”让读者以为鲁滨逊真的会就此打住,成为中产阶级中的一员。可是,作者笔锋突转,鲁滨逊又改变了想法。“我还是非走不可。”并向母亲摊出了自己的“出海条件”,惹得母亲大怒,将鲁滨逊想出海的愿望告诉父亲后,仍没有得到父亲的允许。在这里,我以为鲁滨逊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可是他却一年之后才离开家,并且“除了航海以外,我对别的一概都不乐意干”的鲁滨逊“丝毫没有作一次出逃的意图。”这让我怀疑他是否真的想出海。在一位朋友的诱惑下,我终于没有经过父亲和母亲的同意登上了远航的船。可是,笛福没有为第一次出海的鲁滨逊描摹成英勇无比的形象。而是,“我的身子感受到说不出的难受”,并且对自己的出海行动十分后悔。这与我想象中的航海者相差甚远,鲁滨逊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伴随着海上的风暴变化,鲁滨逊出海与返航的决心被多次动摇。在初次遇到风暴时,他“责备自己对忠告嗤之以鼻,责备自己不履行对上帝和对父亲的责任。”他想做一个“真正忏悔的浪子回去见我父亲。”即使在“海面上比较平静”,加之“我开始对海上生活稍微习惯了一些”的时候,我仍然坚定着想要回家的决心。可是,在朋友玩笑“你吓坏了,是不是,昨夜,稍微刮了一点风”的刺激下“我毫无节制地喝过了头”。此时的鲁滨逊,在我眼里已经沦为了一个既胆小懦弱又争强好胜之徒。
饮酒过度之后的鲁滨逊开始“忘掉了要被大海吞没的担心和害怕;我以前的那些愿望又源源不断地重新涌来。”本以为他会奋不顾身地选择继续航行,但他却“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好生思考。”并且,回家的想法是“使劲挤回到我的脑子里来”可以说,那些“使劲挤回到脑子”的东西正是鲁滨逊潜意识里的,他无法控制自己想回家的念头,于是,他便再次依靠酒精来使自己迷乱。在这里,我也不知道鲁滨逊对于出海和归家到底偏向哪一边。最后,他决定还是要继续远航。对于他这样一种拖拖拉拉的性格,我并不喜欢。
在“我们这些人都没有一点儿心事,一点儿也不担心危险,而是按照海上生活的方式把时间花在休息和寻欢作乐上”时,危险悄悄逼近。到后来,经惯风浪的水手开始恐怖惊讶,权威的船长开始祈祷:“主啊,对我们发发慈悲吧,我们全都要玩儿完啦,我们全都要没命啦”。可是,这时候的鲁滨逊却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状态,“一动不动地躺在一般水手住的舱房里。”相比于之前遇到第一次风浪时的惊慌失措后悔无比,这一刻的鲁滨逊竟然“硬下心来嗤之以鼻。”为什么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