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越清晰,桥梁越好找!
做好手头的工作是前提,有着长远的考虑是保障,不让越忙月抓瞎影响生活、影响心情、影响健康。所以目标明确之后的合理规划,并且按照规划合理进行也很重要。如何规划是门大学问。
想做的要罗列。这里我今天想着应该放长远目标,以及实现长远目标而涉及到的部分近期目标——怎么跟一线老师讲新课标、新教材,这其中包括即将使用一年级新教材的老师和之后会突然跨年级使用新教材的老师,这里包括没有经验的老师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出生牛犊不怕虎,新手有新手的好处,老教师有好处有弊端,新鞋已经到手,如何走上新路、好路,让新鞋越穿越舒服还能保持持久的闪亮,这里面的学问很深。这也就能很好的帮助理解为什么编委一直强调深描。
新课标中的变化从老师们的课堂中有时能“赤裸裸”的看见。这就是量感,这就是空间观念,这就是新课标之后常看见的老师们学习并使用了新课标的“理念”。当上课老师被追问,量感、空间观念到底是什么?你的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具备这个能力的表现有哪些时?有些老师的回答是不着边际的。
素养是什么?是面对问题时不自觉的解决行为所反映出的意识、观念。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新教材、面对新课标,老师们总是时时刻刻想着:我怎么做才是在落实新课标理念?我的学生应该怎么反应才是具有核心素养呢?试想,如果素养通过一节课就能培养,那么数学课程的三会,哪里还需要有几千个学时来堆积呢?
这像极了我们制定的人生目标。我想要成为XXX样的人,为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需要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持久的保持什么样的习惯,通过点滴积累逐步实现人生的大目标。却没有人今天想要成为XX样的人,通过一两个小时的努力就实现了的。过程是相对漫长、看似无趣、寂寞的,确实绝对成系统的,哪怕没有系列的规划,当你愿望实现的那一天,你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一定有着明暗两条线来捋清过程中你做过些那些系统的事。
做教研员之后,见了更多的大咖,关键是有了更多近距离与大咖交流的机会,总是羡慕为什么他们能这样厉害,为什么他们可以有这样多的机会呢?时间与实践都很重要。有一些经验确实需要时间的积累加上高人的点拨,有一些实践确实需要以量来衡量。每册教材50余节,12乘50就有600节,这600节课时的PPT,自己做、指导团队老师做,这其中需要的时间、经历以什么来度量呢?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打下不知所措,确实是因为有些不知所措。心慌也无济于事,做起来也就没有时间来思考我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