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运动的话题。
其实,各类关于锻炼心得、合理运动的帖子和文章,我是看了不少。
若问有没有收获?
答案自然是有的,起码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和坑是不会再犯了。
比如:运动前一定要做热身;
每天的锻炼,不要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量(即便你感觉自己没问题)。因为感觉有偏差,身体却是诚实的,是需要有循序渐进适应运动量的过程。
但想要有进一步的收获却是难了。就连:如何跑步不会损伤身体?这类问题都没有得到过一个“权威”点的答复。
这不,如题今天的“邵恒帮你问”的问题:
跑步会伤膝盖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吸引了我!这事谁都想知道答案吧,现在谁得空不会去跑上几圈,看看早上公园里人,比菜市场都要热闹,可见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这也容易理解,毕竟健康很重要,不健康的成本也太高。
我想屏幕前的你,也会去锻炼,去了可能也会跑上几圈吧。
那你能知道跑步会伤膝盖吗?
或者换中说法:
你知道如何跑步不会伤到膝盖吗?
你可能很难说出个123来,当然我也一样
(*^ワ^*)
好了,不绕弯子了,赶紧分享Get到的答案。
关于跑步的问题,得到的赵辉老师在《给忙碌者的骨科医学课》里给出了权威的答案。
为什么有权威呢?
首先,赵辉老师是一名骨科副主任医师,是第二军医大学的骨科博士,有着丰富的临床,在骨科方面非常有发言权。
其次,这个问题国际上也多有研究。在2017年6月,《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发表过一项对比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经常跑步的人,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反而久坐不动的人,关节炎的发生率比经常跑步的人高出3倍,达到10.2%。当然,如果是跑步竞技运动员,关节炎发生率比久坐的人还要高出3个百分点,达到了13.3%。
所以,健身跑步对关节有益,但过量、高强度跑步又对关节有害。
这说明什么?说明跑步确实是对身体有益,且就算人到中老年一样有益。
关键是:什么样的强度才是合适的?
研究中提到了一个数据,每周跑步不要超过92公里就可以。
所以,每周92公里就是上限,即便天天跑,每天不超过13公里就行。
不过,92公里只是一个宽泛的上限,每个人的跑步上限还不一样。
赵辉老师给出一个实用的办法判断运动上限:就是感觉自己的大腿有些酸胀,但是还没出现明显疼痛感的时候。
这是因为在我们跑步的时候,肌肉会提供主要动力,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但肌肉会慢慢疲劳,这时软骨和韧带就开始承受更多的力。这两个部位弹性差,时间一长就容易被磨损。
当你的大腿有点酸,但是还没明显痛感的时候,这代表了你腿部肌肉力量刚刚用完,这个时候你还可以坚持坚持。一旦你觉得膝盖松垮垮的,就是明显的关节不稳定,需要马上停下来。
所以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能力影响了每个人的跑步上限。平时你可以刻意训练这部分肌肉,这样就能保护膝关节,让肌肉给相对脆弱的韧带和软骨“挡枪”。
赵辉老师不但给出了判断运动上限的办法,还告诉了我们如何保护膝关节。
有两个常用的锻炼动作。
第一个是直腿抬高训练,非常简单。把腿绷直,抬起,不要弯曲,维持在空中5秒左右后放下,每组10到15个,间隔1分钟再做一组,每次做3组,可以早中晚各做一次。
第二个动作是靠墙半蹲。首先身体靠墙站好,目视前方,身体站直,向前迈出一只脚,距离大约控制在30厘米,然后另一只脚也做相同的动作,双足与肩同宽,身体慢慢往下蹲,手扶着墙,下到膝盖感觉有酸胀感的时候停止,就停在这个位置,坚持不要动,蹲3到5分钟。可以早中晚各做一次。这个动作的要点就是小腿一定要与地面垂直,而大腿与小腿的角度一定不要低于90度,最好是100度左右。
好东西就要分享,就算是慷他人之慨。
今天的这个问题给我的收获,除了判断运动上限和锻炼膝关节的方法外,还新开了一个脑洞: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具体问题,考虑问题不是越宽泛涵盖面越广越好,而是要越具体、针对的问题越细致越好。
这让我想起罗胖说过的一个例子。
比如,您是一位在广州生活了很多年的朋友。如果请你用1000字的篇幅来写:
什么是广州?你什么感觉?可能会觉得有点懵。因为不知道从何说起嘛。
但是,如果换一个问法:您在广州生活了很多年,而我明天出差去广州,有半天时间可以闲逛逛,你给我提个半天行程的建议呗?是去哪儿逛逛?还是去吃点啥?我听你的。你发现没有,面对后一个问题,你会来劲得多,很容易就能给出一套既有个人特点,对我又很实用的建议。
你看,前一种问的方法宽泛不具体,让人思维散发不聚焦。而后一种问问题的方法,则是我面对的一个非常非常具体的问题,我向你求助,我需要你组织自己的各种知识,考虑各种维度的限制,然后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问题越有“挑战性”,越聚焦,得出的答案对我们才更有用。
最后。希望以上对你有用,不要忘了保持适量的锻炼,到老的时候你也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