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说明
模仿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希望通过与周围各行各业的人交流,来挖掘总结在那些行业里要有所成就所需要的技能和人格,获取一手经验,进行模仿实践。同时希望被采访人能通过访谈进行简短梳理,发现自己的改变。
在一个更为广袤的世界里开启一次次对话,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思想,拥抱更多的视角,让自己变得更加包容。
详细说明
半年前有了做人物访谈的念头,最近开始清晰起来,并付诸了实践。我引用了 Brain Grazer 的 A Curious Mind: The Secret to a Bigger Life 的中文译名压榨式提问来命名自己的访谈,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和高手对话时,如何通过压榨式提问获取对方毕生功力”,这也是我访谈的一个目的。
背景:
一年前看了蒋甲的《被拒100次挑战》,开始有了去做被拒绝挑战的想法,但实施了几次就放弃了。被拒绝挑战,即我们主动去寻求被拒绝的机会,比如,询问星巴克的工作人员自己是否可以客串一把门童。在这整个被拒绝的过程中,认真体会被拒绝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寻求被接受的可能性。绝大多数人在被拒绝之后,往往直接就走掉了,并不会停留问一下被拒绝的原因,这样你就不知道别人拒绝的是你这个人还是拒绝的你做的这件事,那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仍然很可能被拒绝。
另一个对我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Tim Ferriss 的 Tools of Titans 以及 Tribe of Mentors 这两本书。Tim 采访了西方国家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与他们进行对话,通过自己设置的问题来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然后将这些亮点整理出来,自己去学习模仿实践,同时分享给别人,给别人以帮助。模仿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我从他的书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成长了很多。
当我从前公司离职时,老板给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圈子,接触不同的人,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两年时间,我亲眼见证了老板在创业过程中由一个圈子跨越了多个圈层,现在的他的思路和眼界与两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人也变得更加包容了。相比之下,我这两年的圈层固化很严重,没有给自己太多去接触外界的机会。他同时提醒我,凡事踮踮脚伸伸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就要竭尽全力去靠近,只有这样才会成长。
融合:
我模仿 Tim 开始采访我周围的高手,身边优秀的人对我们具有更直接的激励作用。周围人的成长及生活轨迹与我们的更相似,通过访谈,深度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总结提炼,然后进行实践。这既是一个我学习对方优点,获取对方功力的过程,同时还可以让被采访者根据设置的问题来进行一次对自己的简短梳理与复盘。
每个人的人际圈子都相对固定,当我突破自己的圈子去采访圈外人时,肯定会经常被拒绝,这会考验到我抵抗被拒绝的能力。摆正心态,直面被拒绝,寻求被接受,也是对自己抗击打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提升。
上面两点就将“访谈”与“被拒绝挑战”结合到了一起。
访谈形式:
- 与被采访人面对面交流;
- 通过预设问题一步步引导访谈者讲出自己的故事;
- 访谈问题均为开放式的,覆盖面较广,且不会提前给到被采访人;
- 访谈过程会录音,之后会整理出文字版反馈给被采访人。
备注:希望被采访人能不加过滤地讲出自己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受缚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受缚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们如此习惯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以至于我们慢慢开始相信世界恰是我们所看到的模样。当我采访某人被拒绝时,这本身也是一种从他人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的方式。
对世界的了解越多,对于世界的运作方式了解的越多,认识的人越多,拥有的视角越多,我们越有可能得出绝好的想法来。当我们听闻一个想法时,也更有可能领会到那是一个好的想法,也越不可能对某些“足够好”的事物表示赞同。当你知道得更多,你能做的便更多。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一是学生,一是老师。以学生的心态去汲取知识,学习成长,同时力争给别人带来正向的影响。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个实验者,获取最佳方案,作用于自己身上,野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