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里有这样的一个画面,老苏理财被骗了6万要跳楼,老二怎么劝都劝不住,明玉来给他算了一笔账,马上就好了。她是这样的说的,你现在这个身体再活20年不成问题,以现在的退休金,每年可以拿6万,20年就是120万,你是心痛那6万呢,还是心痛这120万呢。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穷查理宝典》里芒格提到的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道理。”
这说明,相比于讲道理,利益才是人们更关注的核心问题。
有一个生动诠释这个道理的故事:
军队离休老干部老宋。老伴走了多年,儿女不在身边,请一阿姨照顾。阿姨新寡,来自农村。每日买菜煮饭,打扫卫生,手脚勤快,相处融洽。两年过去,二人多少产生点儿感情。在老宋战友们撮合下,两个半壶干脆就倒拢做了一壶。
结婚之前客客气气,言行得体,一拜堂成亲,观念大转变,“我就是你的人啦”,反之也一样,“你就是我的人啦”,原来那种客气不见了,自家人吗。不久,那妇人对老宋不耐烦起来。
老宋80了,行动缓慢,老眼昏花,口角流涎,问东答西,丢三落四等等。
男人最害怕什么?唠叨。那妇人从早到晚,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对劲,无时无刻不唠叨。老宋痛苦万分。
老宋战友闻讯前来,拿出看家本领,轮番对妇人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老宋是老革命,你照顾老革命,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啊”。妇人说:“我天天都烦死,倒屎倒尿,你来光荣一下看看”。“老宋身上至少有三处枪伤”。“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打的”。“他是打锦州时负的伤”。“那你喊他去锦州治嘛”!
老战友们做梦都没料到,世上竟有如此油盐不进的人,他们束手无策了。
还是老干处孟科长有办法,他家在农村,眼光务实,一出马就避开虚的,尽来干货。他问那妇人:“你养过猪吗”?妇人说:“农村人,哪有没养过猪的?辛辛苦苦养头猪能挣几个钱呀?也就一百多块钱”。孟科长开始用教训的口气说:“我讲你就是蠢。按老宋收入,每月1万8千元,1天收入600元,每天一睁眼天上至少掉下来6头猪。你这样唠叨下去,老宋若死了,这损失有多大,你算过没有”?!妇人一拍大腿,豁然开朗:“什么都不用讲了,我明白了”。
从此,老宋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个有点黑色幽默的故事,孟科长之所以说服有力,就是诉诸了利益而非理性。
还有一个经典的说服案例,而且影响过中国形势,就是“子贡出马”的故事。为了鲁国自己的安危,子贡说服田常战齐,说服吴王夫差攻齐,说服越王勾践,无不是站在对方利益上分析考虑。就这样,“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而霸越”。
在经济、管理、教育上,诉诸利益就是激励机制。
芒格认为设计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激励机制在企业运行中威力也很巨大(举了联邦快递的一个例子)。同时要注意的是,人们倾向于钻制度的空子获利,所以设计好的制度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注意激励产生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产生激励偏见,即认为本来不合理的事情是合理的。
某种意义上讲,真正明白了利益即是读懂了人性。
【附:子贡出马的故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述了“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故事。
国的田常企图夺取齐国君主之位,因为害怕其他大臣的反对,就借口出兵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希望他的弟子能有人出来拯救鲁国于危难之中,结果选中了子贡。
子贡首先到了齐国,对田常说:“阁下想讨伐鲁国实在是大错特错啊。想那鲁国,是难以攻克的国家,它的城墙十分单薄,不经打,国土狭小,而国君愚笨不讲仁义,大臣虚伪而毫无作为,士兵不擅长作战,故而不应该去攻打鲁国。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高大,土地辽阔,士兵训练有素,而且有贤臣良将守卫,吴国好打啊。”
田常十分生气的说:“你弱的说成难打,强的说成容易打。在这里跟我胡说八道这些,是有什么企图啊!”
子贡回答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应该去讨伐强国,忧患在国外的则应该攻打弱国。而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您在国内三起三落,就是因为有大臣在从中作梗啊。如果您打败了鲁国就会使齐国更加强大,使得君主有战功巩固他的地位,而其他大臣也因此更受重用,您的功劳将难以显赫,这样必然会使您与国君的关系更加疏远。最终是让君主和其他大臣从中获利,您想要做大事就更加困难,在齐国的地位就危险了。所以不如讨伐吴国,攻打吴国输了,百姓在外战死,大臣的力量受到削弱,百姓会因此怨恨他们,这样您就少了大臣的阻碍,可以孤立君主控制齐国好成就大事。”
田常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已经发兵前往鲁国了,这样贸然把军队转而去讨伐吴国,我怕其他大臣怀疑我啊,怎么办?”
子贡说:“没关系,我让吴国来打您啊!”
田常答应了,让子贡去见吴王。
子贡见了吴王夫差,说道:“我听说,想要成为天下的王者的人会不绝于世,想要成为天下的霸主就不会有强大的敌人。千钧之重的东西再稍加锱铢便会移动,现在万乘的齐国却想在私底下占据千乘的鲁国,壮大自己的实力,然后与吴国争夺天下的霸主,我为大王感到危险啊。如果您去救鲁国,将扬名于天下;讨伐齐国,对吴国有大利啊,打败了暴齐,可以抚慰天下的诸侯,使强大的晋国臣服。名义上是去救鲁,实际上是削弱强大的齐国,岂不妙哉。”
吴王说:“好,可是,我曾经与越国交战,现在越国残军驻扎在会稽。越王卧薪尝胆,苦练士卒,想要报仇啊。你等我先去灭了越国再来听从你的计划。”
子贡说:“越国还不如鲁国强大,吴国不比齐国强大,大王把齐国放在一边却去攻打越国,到时候齐国已经占领鲁国了。况且大王打着斩草除根的旗号,去讨伐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不是勇者的表现啊。勇者不会逃避困难,仁者不会违背约定,智者不会错过大好时机,王霸天下的人不绝于世。现在,如果您留下弱小的越国以此向个诸侯显示您的仁义,救鲁伐齐,施威与晋国,诸侯一定争相来吴国朝见,霸业就能成功了。再说,大王您若是害怕越国趁机落井下石,我请求去见越王,让他出兵跟随您一起去讨伐齐国,此举来使越国无力在背后偷袭,名义上却是诸侯联合出兵,您看如何?”
吴王十分高兴,于是让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勾践在郊外隆重的迎接子贡,亲自到子贡住的地方来见子贡,对子贡说道:“这里是蛮荒之地,大夫来此是为何啊?”
子贡答:“我原本游说吴王去救鲁伐齐,吴王答应了却害怕越国背后偷袭,对我说,‘让我先灭了越国再说。’这样看来,越国是保不住了。再者说,没有报复他人的想法却被对方起了疑心,实在是太愚笨了;想要报复他人,却事先被人知道了,事情就做不成了;事情还没动手就已经被对方察觉,那就非常危险了。这三点,是做大事的隐患啊。”
越王勾践对子贡拜了两拜道:“我曾不自量力,才与吴国大战,却兵败被困守在会稽,对吴国恨入骨髓,每天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哪怕是和吴王同归于尽。”
接着,越王问子贡现在该怎么办。子贡说:“吴王为人残暴,手下的臣子早已无法忍受了;吴国现在穷兵黩武,士卒苦于战争;百姓都怨恨吴王,忠臣伍子胥因为耿直上谏而死,太宰伯嚭专权,对吴王阿谀奉承,自己贪赃枉法。吴国已经是内外交困了。现在,如果大王能发士卒去帮吴王攻打齐国,以此迎合他的意愿;用大量的珠宝得到他的欢心,卑微的言辞让他自傲,吴王一定会先去讨伐齐国。若是吴王战败了,大王您就有机会复仇了。若是吴国战胜了,吴王一定会率军继续攻打晋国,我想去见晋王。让他一起讨伐吴国,这样势必会削弱吴国,吴国的精兵强将在伐齐时消耗光了,士卒又在攻晋时再次死伤,此时您若是趁机伐吴,那吴国就必败无疑了。”
越王十分高兴,答应出兵助吴伐齐。临行前,赠送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子贡辞谢没有接受,转而回吴国复命。
子贡回报吴王道:“我把大王您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十分惊恐,他说,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的获罪于吴国,军队战败了,自己活该受到侮辱,现在苟活在会稽,国家只是虚有其表,全赖大王的恩赐才得以苟活,又能去祭祀祖先,吴王的大恩大德,勾践死也不敢忘记,哪里还敢图谋背叛呢。”
过了五天,越国的大夫文种来见吴王,叩头说:“东海罪王勾践的使臣文种,听说大王您打算行义军,锄强扶弱,诛灭暴齐安抚周室,越王请求率领境内所有三千士兵做前锋,跟随大王您去攻打暴齐。”
吴王听了非常高兴,对子贡说:“越王想亲自率军跟随我伐齐,要接受吗?”
子贡说:“这不太好啊,穷举他国的士卒,又要其君王领兵,是不义啊。大王您可以接受他的钱粮和军队,辞谢越王,这样比较好啊。” 吴王答应了,接着吴王率领吴国九郡的士兵伐齐。
子贡离开了吴国前往晋国,对晋王说:“我听说,打仗不先做好准备就容易失败。现在,齐国与吴国将进行大战,如果吴国输了,越国就会趁机攻打吴国;若是吴国打败了齐国,吴王必定兴军伐晋。”晋王听了十分害怕,问子贡道怎么办。子贡说:“应该修整士卒随时准备与吴国作战。”晋王许诺照此行事。
于是,子贡又回到了鲁国。吴王果然率军与齐军大战于艾陵,齐军大败,吴军俘获了大量齐国士卒,吴王乘胜去攻打晋国,与晋军在黄池交战。吴晋争霸,晋军以逸待劳大败吴军,越王听说吴军大败,趁机偷袭吴国,很快就打到了吴国的国都附近。吴王听说此事,急忙率军回奔吴国,与越军在五湖大战,三战皆未胜,国都最终失守。越军围困吴国皇宫,随后,勾践杀了吴王夫差,又杀了奸相伯嚭。攻破吴国三年之后,越王成了天下的霸主。
于是,太史公说道: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而霸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