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底在恐慌什么?
我恐慌很长时间了。
外表好像更冷静了,心里常常如滚滚沸水的锅。遇到困难,我就想逃。
退了很多群,行业内的群能退的都退了。每天不想上班,虽然我是老板。
想到千篇一律的招生,我就头大;声嘶力竭喊来喊去,又有什么意义?一对一,BtoC,真的不耐烦了。
尤其是竞争,明的暗的,想来就头大。恨不得不等别人来抢,就弃城逃跑。
逃到无人之境、逃到荷兰。逃到内蒙,逃到澳大利亚。逃到梦里,老公变成了世界富翁,我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我责怪自己不负责任没有能力。埋怨同事不尽全力。动物的本能是遇到危险去战斗或逃跑。这是植根于我们基因里的。
所以想来不能这么指责自己、或抱怨他人。
昨天从内蒙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突然心跳加速。恐慌,又回来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挑战。梦里我对一个人说:“你赢了,我输了”。
最大的恐惧是输了吗?
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最大的恐惧是全城皆冷目吗?
最大的恐惧是很多人聚在一起对我指指点点吗?
很久之前,有一个业内老人告诉我:业内疯传我抢了某某大咖。可是我并没有,我明明是在别人撂挑子不干的时候救急的。
这种谣言还有多少呢?这种恶意的猜测还有多少呢?这真的是我的最大的恐惧吗?
所以我最大的恐惧到底是什么,是我没有技能做不到我想要的样子?还是担心别人不认可我大家都会离我远去?还是恐惧权力的丧失?还是求公平公正而不得?
每个人的四大基本需要:认可、权力(优秀)、公平、和技能;对我来说,我需要的是“优秀”,自己足够好!好到不需要认可,不需要公平;
目前竞争太激烈,我不屑于竞争实际上是害怕竞争,害怕自己全力以赴后依然兵败溃退。所以索性放弃,不行自己开辟战场和市场。远离纷争和竞争。
(2)听到赞赏半信半疑,听到批评添砖加瓦
有很多人对我很多赞赏,我总是听一半放一半。
好像全信了赞赏,会伤害我的自我判断。(现在想想好像是在暖气房里待久了担心出去不抗冷一样。)
也有人对我有评判。每当听到别人的评判,我都会几倍放大;
想象着几个人叽叽喳喳眼露凶光的样子,仿佛那样就可以让我增强战斗力,保持警备不被打到一样。
曾奇峰称指责为攻击。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自我攻击的人,就像在寒冷的房间里待很久,然后跑到冰天雪地的外面,更加怕冷。
而我们要内在地爱自己,真地爱自己,就像从暖意满满的房间里,走到寒风凛冽的户外,依然感受不到寒冷。
如果你感受到北方有暖气的冬天,再感受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很容易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
曾奇峰说,别人对你的“精神伤害”是需要你配合的。如果你不配合,别人是无法伤害到你的。
比如一个人用德语骂你,你听不懂,所以不会感到难受。
但是如果你学了德语,听懂了,你是去“配合”骂你的人,配合着完成了别人对你的“精神伤害”。
而我们,常常不仅配合,还更投入,别人骂我们一次,我们心里反刍几十次骂自己几十次。别人拿语言的刀子捅我们一下,我们接过刀子一下一下地捅自己N下。
(3),恐慌时可以做什么?
回到我昨天晚上,我开始恐慌,想象着所有的恶意,恶意通过想象被无限放大。
我努力地呼吸,虽然喘不上气来,虽然心跳过速,我知道自己起床喝水或者看书都可以,但是我希望自己能突破这个困境。
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你是安全的,你是安全的……。”
我靠近老公,他把我搂紧怀里,开玩笑地说:“你不热了啊?”
身体的触摸可以刺激“催产素”的产生,可以帮我平复情绪。
我的肚子很明显地鼓胀,而且疼痛。
我继续调整呼吸,老公在旁边已经安然入睡。
我决定看看这段情绪来自什么记忆,到底是别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逻辑问题。
第一段记忆是一个片段,在村子后面的路上,我跟堂弟有不愉快,我故意把一个东西(铲子?还是簸箕?)丢在地上,就是不捡,扭转头坚定地走。我知道、坚信堂弟会捡起来,因为他肯定不敢(不舍得)把家里的东西丢掉不要。我感到很坚定、很自信、也很傲慢。觉得他一定熬不过我。他要拿起这个东西。最后堂弟拿起来那个东西。
这段记忆电闪雷鸣一般,我知道了我的逻辑:他人更要负责,我可以任性地一走了之。我宁愿丢弃某个东西,也不愿意失去面子或者也不愿输。我认为,只要我足够强硬,足够舍得,他人一定屈服。
现在我的公司,其实和记忆中的画面一下,是我的,我是主要负责人,但是我总希望他人负责,总希望他人能挑起这个担子。我靠天靠地,靠广州、靠有经验的人、靠同事、靠时间、靠各种课程,希望分析自己的问题,希望不努力靠吸引力。结果无人可靠(因为是我的公司),所以我就更恐慌,我找各种借口,借口自己的各种创伤,不过是为了不负责任而已。
我闭上眼睛,让自己回到童年记忆里,我让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看见自己走回去,拿起那个物件,做了自己该做的,而不是推诿。我对童年的自己说:“你是好样的!真的好棒,你在改变,你会越来越有力量。”
神奇的是,我突然平静了下来,并且感受到了力量。早晨起来,还听见自己说:“你在改变,你会越来越有力量。”
童年回忆里藏着黄金,我们的私人逻辑(隐性信念+显性信念)是我们产生人生困扰的根源,因为我们的信念告诉我们:生活应该是这样的,人们应该是这样的,我应该是这样的。当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感受到了痛苦,重新回到童年,调整我们的信念,痛苦就会变少,事情就会有了新的可能。
从两个月前的全线撤退每日恐慌,到今天的恍然大悟,两个月有了这样的觉察。我要为自己点赞加点能量。
时时刻刻地觉察自己,真真正正地理解自己,诚心诚意地鼓励自己爱自己,是我们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克里斯汀娜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