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情绪
作为一个专业的职场人士,我们不是否定情绪的存在,而是降低情绪对我们工作判断的影响,合理利用情绪,促使管理目标的实现。这里有关于情绪的三个误区,一一解读如下:
误区1:工作中不要流露情绪
作为一个肾上腺素特别高亢的“职白”,会觉得“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永远不会在工作中有情绪”这样的想法,或者,觉得“”有情绪,就不好”。
情绪是作为人来说,自然而然的流露,是我们内在的能量,区别机器的标志之一。
我是一个随和、佛系的人,但当我第一次操作登机桥的时候,内心哆哆嗦嗦的,看着自己的钱包,心说,这要是一不留神,碰上去了,要赔多少钱?!当时,我的情绪是焦虑。
我当时的分队长,长的玉树临风,文质彬彬,沉鱼落雁,看到我的操作后,她深情款款地走进我的耳边,咬牙切齿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是不好好操作,老子一对讲机砸死你!”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当时,我的情绪是害怕、愧疚。
工作一段时候后看到,激动的旅客将航延餐往登机口的候机员身上砸去,零碎的餐食,随着工作人员委屈的眼泪散落到地上。当时,我的情绪是愤怒。
看到自己获得了嘉奖,所在的班组获得了荣誉,一起聚餐的时候,我当时的情绪是开心和喜悦。
看吧,工作中是有情绪的。情绪很正常,正确看待情绪就好,别忽视它,别恐惧它。
误区2:情绪是我的,关你什么事!
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组织开小组会议,或者和某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有些人会心不在焉,两眼发呆。你以为他太累了,仔细聊下来答案也许是我们家的猫昨天死啦……或者我现在很烦,因为一个投诉……或者得到一个很拽的回答:
“我就是喜欢这样,你别看我乱晃,其实我在听”。
如果这时你提醒TA注意自己的情绪,“职白”还会反过来质疑你,说“我自己的情绪,你别管就好了。”
不可否认的事,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情绪。但是,工作是一种社交关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与你合作的人没法不关注你的情绪。
情绪可以属于你,但它也是一个组织潜规则——你的情绪一旦在公众场合出现,就具有影响对面、周围人的能力,而这种影响,需要更多的人,花费更多的心力和自我调适才能够与你合作。
加州大学一个实验在办公室里面安装300多个摄像头,探索参与工作的人的情绪与办公效率的关系——他们让一个老板走入办公室,向某一个秘书咆哮,结果你猜怎么样?秘书当然被虐不表,办公室里其他40个人在接下来2个小时,行动比以前快了20%,但是整体效率下降了40%。
你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吧?这样的行为,不仅能够打败你自己,也会引发连锁的反应,所以请对你的情绪负责。
我当然不是要求你成为铁皮人,没心没肺——但你要知道情绪这件事对大家的影响,并且大家不和你玩的时候,要懂得为之负责,这点对班组长们或者助理员来说尤为重要。
与其向领导抱怨,为什么别人不听自己的,不如反躬自省,审视下自己日常的言行以及自己的情绪。
误区3:负面情绪没法转化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会谈及情绪是怎样产生,如何安抚个人情绪的话题,更不会详细谈及如何转化情绪,感兴趣的话看盖伊·温奇的《情绪急救》、阿尔伯特·埃利斯《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或者看我以前的文章《如何做自我调节》。
这里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供参考:
1.把日常自己转移情绪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情绪急救箱”。自己原本就是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2.找个健康的、不影响他人的情绪发泄渠道,比如锻炼运动画画看小说打游戏看电影旅游购物神马的。
3.如果真的有情绪,不要直接了当的表达出来。哪怕冷处理30分钟,让大家看到你自己先在努力,别人也愿意帮你。
当然,作为职白来说,也许内心清楚,引发自己认为会产生情绪的真正事件,可能不是单单是工作上的,工作上的情绪更多在于能力的提升,目标分解、反馈价值、需求确定等,也许自己和重要他人的关系,如和父母,也在影响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但,需要知道的是:
有情绪的人就是那个在AA餐局里面狂点自己爱吃的菜的人,久了大家都不和你玩,包括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