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恋爱,婚姻是一件太过沉重的事情,因为它要决定的是未来几十年,谁陪伴在你身边。
如果说喜欢一个人主要是看对方的高光之处是否吸引你,那么跟这个人走入漫长婚姻主要是看是否能接受这个人的缺陷。
总结过去经手过的离婚案例,拥有如下缺点的人,是很难陪你度过漫长一生的。
缺少同理心
在漫长婚姻中,因为彼此的观念存在差异,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缺少同理心的伴侣,往往很难站在伴侣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相互妥协,而是默认自己艰辛的规则才是规则,并对与之相悖的观点始终对抗。
不讲义气
一段稳定的婚姻,最重要的是不管高峰低谷,都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承担好各自的责任。
如果你所爱的那个人,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在你容颜不再变成“糟糠之妻”后另寻新欢,或者念叨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那么这段婚姻注定悲剧。
这类人很危险,因为他们婚前往往甜言蜜语什么都敢承诺,但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凤毛麟角。
是否重承诺讲义气也不难分辨,看他朋友对他的评价即可。
功利心重
哲学家罗素精准的描述了这类把功利当作人生意义,把爱情视为可有可无的商人形象:
从他成年之日起,他就把他所有的经历全部放在经济成功上,而且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娱乐而已。年轻时他不断嫖妓,以满足肉体上的需要,后来虽然结了婚,但他的兴趣和他妻子完全不同,因为他从来没有和她真正亲近过。他很晚才回家,而且由于公务早已疲惫不堪;他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妻子仍在梦中;星期日他要打一天高尔夫球,因为运动对于他能有足够的经历和体力去挣钱是不可缺少的。在他看来,他妻子的兴趣完全是女人所特有的。所以他即使赞成她的兴趣,他也从不打算与她共享这些兴趣。
这类人结婚只是为了满足社会形象需要以及找一个人来分担经济压力,却始终不相信爱,更无法投入爱。
2.在结婚前需要确认些什么?
“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原载于《纽约时报》,是美国研究婚恋的心理专家们提出的。是一连串考验双方三关是否一致的问题,这15个问题,不是简单YES NO不是表决心,是需要双方达到高度共识,并有详细的计划。
1、我们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谁负责?
2、我们的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由谁来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们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如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泛指一切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如,养宠物意见不一,口味不一样,睡觉打鼾,一个爱收拾一个乱)
8、我们真的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如果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鉴于“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时代和国别的差异,个人认为中国情侣婚前还需要加入如下问题:
1.父母的问题:
结婚后是单独出去住还是跟父母住在一起?
小家庭的决定是否可以不受父母影响(比如装修,工作等)?
彩礼的问题父母有什么意见,双方是否能达成一致?
除夕去谁家过年,必须在男方家里,还是一年一家?
2.房子的问题:
是不是结婚前一定要买房(北上广深情侣常见问题)?
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需要共同还贷吗?
3.孩子的问题
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
孩子出生后,请月嫂带,还是双方父母过来帮忙?
父母教育孩子的思路跟自己有差异,怎么办?
如果短期之内不打算要孩子,双方能否共同抵御父母压力?
孩子可以跟女方姓吗?
4.理财的问题
双方的收入如何分配?谁来理财(管钱)?
购买多少价值以上的物品,需要跟对方协商?
5.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的空间多大,是否可以接受单独跟工作中的异性相处?
对你而言,什么样的行为视为出轨?
如果你们貌似热烈的爱情害怕这些问题,那么就无法转入婚姻。现代人正是一方面太强调爱情的神圣化,以为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一方面又低估了婚姻的复杂程度,推崇务实而速成的婚姻,才导致了离婚率的逐年提高。
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在网络上,一个要不要花钱请月嫂的问题,都能让不同观点的人吵得不可开交,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以上很多问题也跟父母有关,作为一个成年人,需要分清小家庭和大家族之间的界限,才能让婚后生活更加稳定。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