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我只是假装很风流

微风般的调侃戏谑,再现了一代才子,写得平淡,但理解很深,希望大家也喜欢


杜牧:我只是假装很风流

清影

清影

2017.10.08 20:57 转帖发表在 文化散论

『 文 / 楚桥 』

- 1 -

公元828年,礼部侍郎崔郾,即将赴东都洛阳,主持科举考试。

饯别宴上,太学博士吴武陵突然走过来:“崔大人,老朽敬你一杯,愿此行顺利,为我泱泱大唐广纳贤才。”

崔郾一愣,心里默念:这老吴头是要编进中小学课本的人,我得敬他三分。

话说不知道吴武陵为何人者,请自觉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抄写100遍,你就会在文末发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崔郾连忙起身,喝下满满一杯。

吴武陵接着说:“近日,太学的娃娃们都争相传诵一篇《阿房宫赋》,老朽一看,亦觉妙哉。”

不待崔郾答话,便立马吟诵起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崔郾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听后不禁连连称赞。

吴老甚是得意:“崔大人,此文若去应试,该是高分。”

崔郾随口作答:“那必须是状元啊!”

吴老紧跟就上:“老朽等的就是这句话,此乃京兆杜牧所作,今科状元,你就给了他吧。”

崔郾又是一愣:竟然还有这种操作?连忙摇头:“对不住,状元早就定下啦。”

“那就榜眼。”

“第二名也有人选了。”

“探花呢?”

“探花也答应了别人。”

“那至少得前五名。”

崔郾还在犹豫。

吴武陵很不高兴:“那就等放榜之日,让前五名各写一篇文,若与此赋相差甚远,你这主考官颜面何存?”

崔郾无奈,只得应允。

就这样,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进士及第。

同年闰三月,杜牧又被制科录取,一年中两度折桂,小杜同学喜不自胜: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 2 -

杜牧本就是个官N代。

曾祖杜希望,是开元年间的朝廷重臣,战功赫赫。祖父杜佑,为相十年,政绩斐然,并编有史书《通典》,业界评价极高。父亲杜从郁及两位伯父,均在京为官。

“城南韦杜,去天五尺”,长安城内,黄金地带,杜家的房产不下百间,京兆杜氏,妥妥的豪门望族。

此番连中两元,杜牧春风得意,甚至有点忘乎所以。

这天,杜牧游终南山。

偶遇高僧,相谈甚欢。介绍杜牧时,同伴着重将帝都户口、官宦世家、房产百套、连中两元等关键词黑体加粗。

原以为大和尚会虎躯一震,满眼都是崇拜之情。不料此位高僧,竟无半点反应。

杜牧顶着一个大写的尴尬,在寺庙墙壁上留下了四句话:

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赠终南兰若僧》

不久,杜牧被授职弘文馆校书郎,当起了皇家图书管理员。

次年,应远房亲戚沈传师的邀请,杜牧先后至南昌和宣州,跟随沈大人担任幕僚。

沈府有个歌女,名叫张好好,年方十三,肤白貌美气质佳,精通音律善书画。风流倜傥的杜牧,尚未成家,一眼就看上了她。

一个貌美如花,一个名动天下,不发生点什么,都对不起爹妈。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眼看着就要成为一段佳话,生米即将煮成锅巴。

没想到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发现势头不妙,立即纳她为妾,活活拆散了这对鸳鸯鸟。

失恋后的杜牧,便终日在花街柳巷间游走,借酒浇愁,撩妹解忧:

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

满面风流虽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

当春离恨杯长满,倚柱关情日渐曛。

为报眼波须稳当,五陵游宕莫知闻。

——《宣州留赠》

半年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杜牧赴扬州任职。

临别之际,张好好写下了这首诗,以表心迹: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 3 -

到了扬州,仍是幕僚,与杜牧理想中的职位相差甚远。

但扬州自古就是风流销魂之地、旖旎温柔之乡,杜牧公务之余,常赴宴作乐,浅斟低唱。

每天都是一手捧佳肴,一手摸细腰,倚红偎翠,快乐逍遥。甚至,为了撩妹,还经常与好友争风吃醋。

诗人张祜路经扬州,淮南府设宴款待。

席间,杜牧与张祜同时看上了一名歌妓,便掷骰子行酒令定输赢。

杜牧先张口:“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

张祜连忙接上:“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

对于这场即兴创作,两人都甚为满意,连干三杯后,便携手离去。

只留下那个歌妓,愣在原地:这是几个意思,当我是空气?

杜牧在扬州,天天饮酒,日日风流,但心里,牵挂的还是国家命运和李唐的前途。

听闻幽州作乱,北方烽烟又起,杜牧一口气写下了多篇政论文,其中就包括后来被收入《资治通鉴》的《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和《守论》。

文中,杜牧提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势力、提升作战效率等主张,深得老领导、现任吏部侍郎沈传师的好评。

在沈大人的关心下,公元835年,杜牧赴洛阳担任监察御史。

牛僧孺少不了为之饯行。

席间,牛大人提醒:“贤侄纵情风月,本无伤大雅。但东都可不比扬州,应小心为上啊。”

杜牧脑子里一圈山路十八弯转下来,决定还是抵赖:“承蒙大人关心,小的历来言行谨慎,不曾涉足秦楼楚馆。”

牛大人哈哈大笑,一个响指,下人送来一卷公文纸。

杜牧打开一看,里面详细记录了三年间,杜牧吃喝玩乐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发生过几次冲突、便衣保镖如何帮助摆平等等。

此时的杜牧才明白,为什么每次跟人争风吃醋,总会莫名其妙的胜出。

他还沾沾自喜,以为寄几才华过人,气场过硬。

殊不知,若非牛大人暗中派人保护,十个杜牧也玩完。

纸醉金迷,春色无边,还有牛僧孺这样的好领导安排周全,多年后,杜牧回忆起扬州的生活,依然心驰神往、念念不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 4 -

洛阳为东都,分司此地的官员,大都比较清闲。

杜牧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呼朋引伴,游山玩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就是吟诗作赋,凭吊怀古: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

但让杜牧颇感意外的是,在洛阳,他竟与张好好偶遇。

只不过昔日豫章名姝,已沦落为街头的卖酒女。

故友相见,执手相看泪眼。

张好好纵有千般苦,却无法倾诉。

杜牧几番启齿,却欲言又止,只得题诗赠之,写下了五言长篇《张好好诗》,这也是杜牧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不久,杜牧赴宣州任职,再次与张好好分离。

山高水远,后会无期。

- 5 -

即使与张好好在一起,杜牧也未必能做到一心一意。

同样是在洛阳,他又看上了另一位歌妓。

兵部尚书李愿赋闲在家,夜夜笙歌,大宴宾客,进进出出,都是名士鸿儒,唯独没有邀请杜牧。

李大人可能是考虑到,杜牧身为监察御史,执掌法令,不适合作这里的客人。

杜牧听说李府美女如云,美腿如林,实在控制不住向往之心,便托人带话,示意可以邀请一下。

李愿无奈,只得照办。

宴会开始,众位歌妓便依次上场。杜牧饮着美酒,听着小曲,盯着美女,两眼放光,一副沉醉不知归路的模样。

李愿很是得意:“杜大人,这些丫头可还行?”

杜牧却连连摆手:“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张歆艺、张馨予、张雨绮、张艺兴,傻傻分不清”。

李愿一愣,杜牧接着问:“听说贵府有位叫紫云的,不知是哪一个?”

李愿便指给他看,杜牧盯了很久,突然握住李愿的双手:“李大人,此女色艺双全,果真名不虚传,请将她送给我吧!”

李愿又是一愣,碍于情面,只得应承。心里却是万马奔腾,一不小心,就损失了个大美人。

在场的歌妓,见杜牧如此随性,都回过头来笑成一片。尤其那位紫云姑娘,更是羞红了脸。

杜牧谢过李愿,又双叒叕饮了一杯美酒,拱了拱手,写下了四句顺口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兵部尚书席上作》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但是,能纳很多妾。

- 6 -

从洛阳至宣州,途经金陵,眼见达官贵人,灯红酒绿,杜牧深感大唐王朝危机四伏、风雨飘摇,遂大发感慨,写下一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这里,他还遇见了传奇女诗人杜秋娘。

杜秋娘少年成名,十五岁时,便是镇海节度使李锜府中歌妓,能歌善舞,且极具创作才华,传世名曲《金缕衣》,就是出自她的笔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宪宗皇帝即位后,大幅削减节度使权力。李锜借机举起反叛大旗,却兵败被杀。

杜秋娘被抓入宫,充当歌女。

宪宗皇帝听了一曲“金缕衣”,瞬间被迷得神魂颠倒,立即册封杜秋娘为秋妃,并经常与其讨论国家大事。

一时间,杜秋娘荣宠无限。

十年后,宪宗驾崩,穆宗登基,杜秋娘则成为了皇子李凑的保姆兼教师。

不久,穆宗去世,敬宗即位,不到两年,新皇又遇刺身亡。

杜秋娘便与宰相宋申锡密谋,欲立李凑为帝。事情败露,李凑、宋申锡皆被贬,杜秋娘也被逐出京城,回到金陵,晚景颇为凄凉。

杜牧见到她时,“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杜秋娘诗》

- 7 -

到了宣州,杜牧的官职是团练判官,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远的差事。

闲来无事,他便跑到附近州县,采风写诗,喝酒撸串。

在和州,杜牧写下了《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湖州,他却搞了一件大事情。

湖州刺史崔大人,向来仰慕杜牧的才情,也知道他风流成性,听说小杜到访,便召集了湖州城的所有歌妓,供他挑选。

杜牧却一脸的不情愿:“别给我整娱乐圈,贵圈太乱,有没有小家碧玉,我想看看。

这样吧,你在江边组织一次龙舟比赛,到时候全城的女孩都会出来,我肯定能找到最爱”。

又不是端午,搞什么划船比武。崔大人心里哭笑不得,嘴上却说:“好,我就喜欢你这么直白”。

立即吩咐手下,张榜公布:三日后,湖州城举行龙舟竞渡,要求妇幼皆出,全民参与。

或许是因为阅人无数,比赛当天,从日出看到日暮,杜牧都没找到让他心动的小主。

眼看活动就要结束,人群里走出一对母女。

杜牧注视良久,兴奋得连连拍手:“就是她,就是她,快到我的碗里来。啊不,快到我的床上来。啊呸,快到我的船上来”。

母女上了船,崔大人就直言相告:“旁边这位就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享受朝廷特殊津贴的两性关系专家,宣州高级官员杜牧杜大人,意欲娶你家女儿过门,你可愿意?”

官员提亲,妇人虽然高兴,却一点心理准备没有,迟迟不敢应声。

杜牧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别担心,孩子年幼,不是马上就娶,咱先把这门亲事定下来”。

妇人担忧:“世事难料,孩子转眼就长大,若你失信,女儿总不能一直等下去吧。”

杜牧信誓旦旦地告诉她:“请放心,不出十年,我定会来湖州当刺史。十年一过,你便可将孩子嫁与他人”。

妇人应允,杜牧便送上聘礼,签字画押,送母女回家。

- 8 -

但随后几年,杜牧的仕途一直不顺。

离开宣州后,杜牧被诏入京,先后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和比部员外郎。

牛僧孺的政敌李德裕拜相后,杜牧遭受排挤,先后外放为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

主政三地,杜牧兴利除弊,颇有政绩,也留下了多篇经典七言: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题木兰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题桃花夫人庙》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直到公元839年,在时任宰相周墀的帮助下,杜牧才得以回到长安,先后担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十年后,杜牧升任吏部员外郎,级别已经不低,但他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奏三章,终于如愿以偿: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到了湖州,杜牧尚未安顿下来,就派人去寻找那个女孩。几天后,手下终于将人寻来。

来了四个人,除了当初的母女俩,还有两个活蹦乱跳的小儿郎。

杜牧大怒,质问妇人:“为何不遵守约定?”

妇人拿出契约:“大人请看,十年期限,已过四年,是你失约在先”。

杜牧只得长叹一声:“造化弄人!”便赠送了祖孙三代诸多金银,派人护送返程。

夜里,杜牧感旧伤怀,久不能寐,便披衣而起,写下《叹花》一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不到一年,杜牧又领诏回京,担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迁中书舍人。

这次回长安,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

人生中的最后两年,杜牧经常与诗朋文友,在此饮酒作乐,彼唱此和。

得了重病后,杜牧自知大限将至,便闭门在家,自撰墓志铭,整理毕生所作诗文,不满意者,皆付之一炬,仅留下十之二三。

公元852年冬天,杜牧病死长安,终年四十九岁。

- 9 -

杜牧是晚唐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既有指点江山的豪迈,也有绮丽缱绻的香艳,“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

他出身官宦门第,名相之后,自小志向远大、胸怀天下,“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不仅诗赋俱佳,文采风流,且精通兵法,善论兵事,曾注释《孙子》,被后世评为继曹操之后的第二大注家。

如此经世之才,却生在宦官专政、党争激烈的朝代,纵使忧国忧民、心系苍生,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只能借助片纸只字讽古喻今: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如此,诗人才会“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在纵情风月中消磨时光,终觉一事无成,“非我薄幸于青楼,乃国家薄幸于我”: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据说,昔日的红颜知己张好好,听闻杜牧逝世的消息,伤心不已,便瞒了家人前去拜祭,想起当初的相知相爱,竟痛不欲生,在杜牧坟前自尽。

杜牧有两首著名的《赠别》,许多人都认为是写给张好好的,但除了年龄,时间和地点都对不上: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我们还是愿意相信,除了张好好,再也没有别人,可以让杜牧,写得如此唯美深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