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三国这个乱世时期,就如同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一样,产生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其中有三位杰出的医学家董奉、张仲景和华佗,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华佗则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被称为“神医”。此一回书评就来看看张仲景的故事。
张仲景(约150年~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多处建筑设施。一是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是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博大雄浑,巍峨壮观。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等。大门内十米高为张仲景墓。二是张仲景故里。位于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建有张仲景纪念塔和医圣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战乱频仍,百姓被迫四处流离逃亡,瘟疫流行,十室九空。张仲景的家族二百多人中就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瘟疫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竟占十分之七。张仲景多年行医游历各地,丰富了对伤寒症的医疗实践。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努力,大约在210年左右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我国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
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后来该书流传海外,也很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被研读的重要典籍。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知名学者逾千名。邻国日本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10卷,《评病药方》1卷,《疗妇人方》2卷,《五藏论》1卷,《口齿论》1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对病下药医治难症。张仲景平时行医治病,还坚持谦虚地向其他医生学习。古代郎中都有把医术只传给自己子孙的不良传统,很多医术随着时间而失传。南阳有个名叫沈槐的医生没有子女,已经七十多岁了,整天惆怅后继无人导致生病。
张仲景到沈槐家察看病情后,确诊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丸子,外边涂上朱砂,让沈槐一顿吃完。沈槐知道后心里觉得可气又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如此治病奚落一番。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给别人看了几十年病,听都没听说过。”他想起这事就想笑,忧心烦恼的事全抛在脑后,不知不觉中病竟然好了。
后来张仲景专门去看望他,沈槐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十分惭愧,就把自己的医术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医生。
张仲景与中医“坐堂”。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当地瘟疫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放下官架子,对前来求医者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使他应接不暇,就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张仲景与饺子的传说。张仲景在长沙告老还乡时正是那年冬天,他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中十分难受。回到家后,张仲景在给人治病的同时,还时刻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上搭了个席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这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很象耳朵,又因为功效就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和两个“娇耳”。人们吃完喝了汤后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现在吃饺子也有一句俗语“原汤化原食”,也是来源于此。
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再冻了。从此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最具代表性食品,张仲景的名字反而很少有人提到了。
张仲景高尚医德和在医学上的杰出贡献,使他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殊荣。以后的中医医学院校的学生都以张仲景为楷模,他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懈求知和探索。
黄河歌者赞曰:
”瘟魔肆虐行,十室有九空。张机坐堂中,四海留善名。冬至娇耳汤,炎黄同日庆。功德传千古,医圣张仲景。“
黄其军
作于2018年5月9日(古历三月廿四)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